7月8日,郑州市遭遇暴雨袭击。有市民发现,整治半年后的郑州金水河河道一处护坡出现塌方,另有一段步道及护栏受损。
据极目新闻报道,在郑州市金水河与紫荆山路交会处,河边一块长约5米、宽约4米范围的护坡发生了塌方,大量泥土滑落到下方的步道和河道中。塌方处表面的瓷砖、下方步道的护栏都被泥土冲走,两台施工机械和多名施工人员正在清理河道内和步道上的泥土。塌方处旁边一块石牌上的信息显示,该段属于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五标段(紫荆山路至东风渠),长5.6公里,于2023年12月15日竣工。
现场一位市民称,7月8日下午4时许,他经过金水河边时,看到这处护坡突然发生塌方,大量泥土滑落下来,冲到河道中。当时河里的水位较高,但并没有涨到塌方处。
梳理公开报道,2023年7月,郑州“花34亿给22公里金水河河道贴瓷砖”的传言成为网络焦点。随后,郑州市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通报称,挂贴花岗岩石材的河道长度约10.8公里,总造价约650万元。2023年底,概算投资34.02亿元、河道综合整治投资25.33亿元的郑州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竣工。
消息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愤怒,“25亿的投资,难道就换来了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如果连暴雨都挡不住,那这样的整治工程还有什么意义?应该追究谁的责任?”“河道贴瓷砖何其荒唐!如今更是见证了荒唐之后的一地鸡毛。”“暴雨是试金石,也是照妖镜,有没有人对此负责?”
舆论指出,这场暴雨不仅暴露了工程建设的脆弱,更引发了公众对公共投资使用效率的深刻质疑。巨额投资之下,民众期待的坚固民生工程,为何成了“短命”之作?是钱没花在刀刃上,还是监督环节出了问题?有关部门有责任对大家的疑问做出回应。各级政府也应该汲取教训,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待每一项城市建设工程。
订阅麻辣新舆情 查看更多热点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