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在成都某景区附近开民宿(农家乐)的,所以一直都是秉承简单经营,赚点小钱,不惹麻烦的策略。
近几年的经营中也遇到过有外国游客要求入住的情况,因为就是一个小店子,之前看网上很多地方连大一些的酒店,前台都说没有涉外资质的无法接待国外友人,所以前些年遇到过几回都兴奋又无奈地拒绝了。国家持续开放,打造开放友好的环境,随着入境限期免签的政策,感觉最近来的外国朋友比之前还要多。但在住宿行业,网络社交平台上看到过一些外国游客吐槽被拒绝接待,还有一些酒店从业者的无奈。
不光一些从业人员不了解,一些外国朋友也有误解
今天,公安部、商务部、国家移民局回应了这个问题,解释了相关政策。
图源@中国政府网
很多人才发现,原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是,“登记”、“报送”,跟以前网上和行业间流传的“不得接待”根本不是一回事。
先不说最新的政策,鼓励学外语提升接待能力,就单说“不得拒绝接待”(现在拒绝就是不顾大局,拖后腿了),从业者就算破除了最初对政策误解,在成都的一般小店的从业人员应该怎么应对最新的要求?尤其是尚未在网络预定平台开通店铺,地方上最多就跟管理部门有个非正式联系群的民宿、农家乐。
小店子一般没有专门的身份验证系统和设备,护照登记的真实性无法把握。
1、能否由区县,或者市一级的主管部门,在外国游客入境的时候,发个类似古时候通关文牒一样的东西,电子或者纸质的都可以,凭这个文牒和护照、真人三码合一,入住市内任意住宿类场所的时候当真实性验证使用。
2、推出手机app或者小程序就能操作的,登记报送系统,如果有外国游客想要入住,肉眼查验相关证件后,可以手机app上登记、报送一条龙完成。
3、给住宿经营者和入境耍的游客,一个遇到住宿相关问题专门协调的部门电话和渠道,免得大家遇到有些客观问题,主观上都觉得委屈而发生口角。
作为小生产者、经营者,也希望能跟上扩大对外开放的大政策和大趋势,在挣钱的同事,对内提供良好的服务为自己的店子赚取口碑,对外营造良好的形象给国家涨面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