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段时间以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收到闵行区部分家长们的投诉,称孩子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智慧笔”让他们烦不胜烦。这种笔被开发来用于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后与家长共享。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尽快予以调整。
什么是智慧笔?据家长们描述:孩子用这支笔做作业时,可以记录下来上传至云端,老师也同样使用智慧笔批改,对错情况也同步上传。数据采集后,不仅可以得知孩子做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完成情况、正确率等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得知高频错误知识点等数据,用于精准指导教学。听起来很不错,也正因此智慧笔在前期试点后,目前已在闵行的多所小学得到使用。而且,笔由学校免费提供,理论上孩子和家长们不会有额外的负担。
家长们的不满来自何处?其中有家长说,学生依赖智慧笔的日常学习并不仅是换了一支笔那么简单,“这支笔需要配套使用数字化教学专用的教材和本子,书包比以前重多了,有时候拎一拎感觉得有30斤了。”不仅如此,家长的配合也必不可少。智慧笔在学校使用时,可以连接教室内的接收装置,而在家中使用时,则需要家长打开上述App,通过蓝牙与笔配对连接后,通过手机接收信号再上传。另外,智慧笔准确率低、使用体验不佳,与宣称的效果大相径庭。
家长们普遍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各类技术工具的运用难以回避,学校推广使用智慧笔,其初衷肯定是好的,但如何将好事做好,却值得教育部门仔细研究。
此事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和议论,“从报道内容看,这样的智慧笔对孩子学习毫无帮助,多的只是又一个形式主义。”“无法理解这种披着学习外衣扰乱教育的方式。”“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有必要吗?”
有观点认为,各地教育领域在数字化转型上作出不断探索值得肯定,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为学生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资源锦上添花,触及的应该是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执教者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型,这应该是教育部门坚守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