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杏花女六岁那年,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妈妈将雕有星星和月亮的一枚玉坠,轻轻地挂在她梦中的脖颈,含泪出走。 一个微笑的梦醒了,她看到了挂在脖颈上的一枚玉坠。从那时起,再也没见到母亲,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心里的难过,话少了,孤独的童年没有眼泪。 自从母亲走后,杏花女变得心重了。少年的孤独,抚摸着充满幻想的在晚霞。她把飘落梦中,一片一片的杏花花瓣,存放在朝霞笼罩的喜鹊欢叫里。那枚挂在脖颈的玉坠,从此连着这间移不动的小屋。上面雕刻的星星和月亮,在小屋的门槛永久地等待。 ——选自李玉奎著文本诗剧杏花女 M-2——阳光 她想遗忘,却不能遗忘, 那段投在土墙,难过的早晨阳光。 孤独时,去抚摸金色麦浪, 寻找那些过去的灿烂时光。 . 望不断的想念 东去河流,和横在它另一方的大山。 想念被山挡住的远方 长久地望着游云和蓝天。 . 游云能飘得很远很远 百灵鸟从头顶飞过山峦。 躺在绿草、花丛, 翩翩蝴蝶又来到她身边。 . 五月,花蕾陆续来到了这个世界, 绿色漫山,鲜花点点。 杏花落了,杏花女的少年, 过早地触到了人间的心酸。 ——选自李玉奎著文本诗剧杏花女 . M-3——玉坠 一道流星光辉,想起了玉坠。 母亲的泪,模糊过穷山秀水。 玉坠雕着星星, 那是童年的陶醉。 . 昨夜梦见了月亮, 月亮坠落在破冰的春水。 玉坠雕着月亮, 妈妈说,月亮不会破碎。 . 蓝天盼彩云,青山望秀水 初一星等月,晚霞到晨辉。 十五月圆家难圆, 星星月亮在玉坠。 ——选自李玉奎著文本诗剧杏花女
D-1雨夜 路灯多姿,人稀车拥, 都市雨夜,镶满明灯。 看不见星星,星星睡了, 云彩遮住了美丽的梦。 . 回家的路,举步难行, 伞徘徊,伴有打伞的雨声。 雨中,大路旁的银杏树, 守着,一个淋湿的身影。 . 一无所有的影子, 她没有家,只有女儿的美梦。 那梦,一如被云遮住的星星, 闪烁在孩子睡熟的眼睛。 . 路灯下,高高的灯杆,缩短的身影, 长长雨丝,网住了窗帘明灯。 雨水淋透了大院青枫, 洗不去的年轮,里面有她的笑容。 D-2哨鸽 通往学校的路,花朵拔起绿叶的活力, 昨夜的伤感已走近亲昵。 在能看见孩子的地方, 不指望听到女儿的声音,只想看一眼她最近的外衣。 . 这盒子有过一枚雕刻着星星和月亮的玉坠, 拜托老师交给蔚蓝。 真想抱抱她, 亲亲离别时,挂满泪珠的脸。 . 转学啦,我也想见她, 老师的眼睛噙满泪花。 留下一首诗:写给找我的妈妈。 读来揪心,催人泪下。 . 我有一枚孤独的玉坠, 雕刻着,星星和月牙。 我是一只寂寞的蝴蝶, 梦见落在,能看见妈妈的玉兰花。 . 鲜花、草坪, 几只白鸽盘旋在校园上空。 天蔚蓝,没有风, 谁家哨鸽带着悦耳的响声。 模式与理念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如果逻辑思维的旋律灵感,穿越了没有终点的直线,那么旋律就会优美,无限延伸的平面。根据这个原理,从《杏花女》书中,任取几段依据形式逻辑的基本要素排列,再用诗的意境完成美化,必能重组一幕多体裁交汇的动感剧本。当微观耸立在宏观之巅,多维逻辑的灵感便能创作出以杏花女为主人公的文本诗剧。本文属于,用逻辑组合的多种文体。旨在探索,某种新颖的文化体裁,暂且定义为文本诗剧。
作者简介: 李玉奎,男,内蒙古丰镇人,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中教高级职称。06年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依次被新华、人民、搜狐、新浪等网站推荐,加精且置顶。作品迅速传播,被一个广大的群体欣然接受。2013年由感恩教育之父张鸿超筹划并担任总编,诗集《我用痴情听红叶》,在海外出版发行。2015年,线装书局出版诗剧《杏花女》。部分章节,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化机构,颁发的特等奖,并入编有影响的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