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江苏连云港地下管道突然炸裂,喷射大量黑色液体,现场浓烟滚滚,碎石满地。受影响的商户表示,炸裂的是供暖管道,车和门店都被炸毁掉了,不知道明天能否正常营业。对此,当地12345回应称,这属于隐私,暂时不能透露。
报道刊发后,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无法理解,“这种公共事件属于隐私?”更有网友猜测,“隐私?那就说明是某些个人行为导致的爆炸咯?”还有网友脑补了处理结果,“下一条新闻标题已拟好:12345是外包人员,回复不正确,批评教育处理。”“这个工作人员大概率是不能用了!应变能力太差!”
10日,媒体刊发最新报道,此次事故原因初步判断是由于管道老化,试气过程中蒸气压过大导致管道爆裂。事故造成现场4家商户门面受损,10辆汽车、2辆电动车受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针对连云港市12345时被回应“这属于隐私,暂时不能透露”一事,连云港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初步了解,该录音存在不够完整、断章取义的可能,目前12345正在调查核实,宣传部也会及时跟进。
相关评论文章也指出,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考验基层相关部门应急应变能力。处理得当,就能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相反,在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出了事情后忙着“捂盖子”,就可能导致谣言满天飞,最后不得已还要再澄清。无数类似的事实证明,主动披露比被动应付要好得多。12345热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是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群众有疑惑,打12345热线询问实属正常。作为一个整合多部门职能的热线平台,12345热线有义务了解事情原因、经过,给予积极答复。如果确实不在职权范围内,或者信息已指定其他部门发布,那也应该向群众解释清楚,而不是“暂时不便透露”这样的含糊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