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诺夫大桥宽25米,但竟然有8枚火箭弹密密麻麻地命中了同一个区域。这意味着乌军很可能发射了12枚火箭弹,而其中有4枚没有命中或者被拦截。这款“海马斯”火箭炮所使用的M31系列卫星制导火箭弹的精度比宣传中要高得多。看来,和俄罗斯方面夸大武器性能不同,美国更倾向于低调地宣扬实际性能。
火箭炮攻击一座桥梁绝非易事。我想起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杜梅大桥,但在海湾战争中,他们却在炸毁伊拉克的桥梁时遇到了许多问题。激光制导炸弹虽然准确命中了桥面,但爆炸却穿透了桥面并在桥下引爆,对大桥并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不得不调整引信后,才最终摧毁了大桥。与只需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就能摧毁的浮桥不同,要想摧毁现代钢筋混凝土大桥,需要多次命中。
尽管“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M31系列卫星制导火箭弹的威力并未摧毁安东诺夫大桥,但其90公斤半穿甲战斗部依然显著地降低了桥梁的通行效率。特别是对俄军补给车队的通行效率产生了严重影响,他们不得不绕道增加行程。
现在的问题是,俄军是否能够修复这8个洞,恢复桥梁的正常通行?事实上,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俄乌两军的惯例,他们会在第一轮炮击后估计敌方援军抵达的时间,然后发起第二轮炮击,以对援军造成新一波的打击。然而,俄军炮兵在城市炮击中瞄准的是消防员、医护人员等,而乌军炮兵则会根据实时情报针对俄军工兵展开打击。这也就是为什么俄军迟迟未能修复安东诺夫大桥的主要原因。
美国政府最近的军事援助中包括了4辆“海马斯”火箭炮,很有可能还会提供配套的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这意味着乌克兰军队将拥有12辆“海马斯”和3辆M270火箭炮,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增加。加上“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他们对俄军深处的威胁将会大幅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不到一个月内再次前往前线的主要原因。他要求俄军全力剿灭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无论是“海马斯”火箭炮,还是M270和BM-27/30火箭炮,以及“圆点-U”,它们不仅频繁地摧毁了俄军的军火库、油库和指挥所等关键目标,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还严重地影响了俄军的士气,尤其是那些驻扎在上述设施周围的俄军。
这持续的远程打击已经成功地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迫使他们将军火库、油库和指挥所向后撤,极大地削弱了前线的战斗力。由于俄军的防空系统难以有效拦截“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他们被迫采取一切措施保护重要目标,甚至将武器装备储存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甚至
是放进核电站的发电机房。这样的举措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重要设施的安全,但却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后果将远远超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造成的破坏。
然而,现实是,俄军是否有能力摧毁这些“海马斯”火箭炮?答案并不容乐观。尽管俄罗斯国防部已经两次宣称摧毁了“海马斯”火箭炮,并公布了相关视频,但乌克兰政府和美国政府都坚决否认了这种说法,坚称“海马斯”火箭炮至今未受损失。
俄军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利用空中力量和特种部队,来寻找并摧毁“海马斯”火箭炮。甚至有消息称他们正在考虑从伊朗获得无人机支持。然而,相比之下,乌克兰军队获得的北约实时情报支持,俄军在战场信息化能力方面显然存在短板。毕竟,“海马斯”火箭炮的特点是高机动,最高时速可达96公里/小时,白天隐蔽,夜间突袭,发射后即迅速撤离,补给弹药只需3分钟。面对如此高效的火箭炮,即便是找到了其发射的踪迹,又如何能够真正摧毁它们呢?
总之,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成为了地区冲突中的一张王牌,通过远程打击,成功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对其军火库、油库、指挥所等目标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俄军则陷入了一场艰难的对抗,试图寻找并消灭这些火箭炮,以恢复其在战场上的优势。然而,迄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