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社交平台上出现“青海湖环湖360公里都被铁丝网围起了”的讨论,不少网友质疑这不利于游客体验,甚至还有人认为景区有故意“围湖收费”之嫌。6月14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那是一种误导,游客、公众对我们有误解,青海湖的围栏其实存在很多年了。”该工作人员表示,游客自驾环湖是不收费的,进入景点需买门票。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愤怒,“把自然风光圈起来收取高额门票,真是吃相难看!”“以保护之名行牟利之实,这招真是高明!”
梳理公开报道,类似“围湖收费”的现象并不鲜见。今年“五一”假期,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称,黄河壶口瀑布沿途部分路段被将近两米高的围墙遮挡。景区管理局及陕西宜川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应称,修建围墙并非“为收费不让游客观看”,而是“出于安全考虑”。山西吉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则表示,该处景区正在施工,墙体将会在完工后拆除。
不久前,还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在214国道的一处收费观景台附近修建围墙,使游客无法在路边欣赏景观,想看雪山非得买票不可。梅里雪山所在地云南省德钦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好,国家公园经营方与村民签订了将旅游收益反哺给村民的合同,随着旅游环境日益发展,围挡可能会慢慢取消,将来游客或无须前往观景平台付费即可赏景。
对此,澎湃新闻刊发评论称,不论景区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大多数普通人都很难认同这种砌墙遮挡风景的做法。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在路上顺便观景的人,都会因为看不到风景而去买票,景区的做法很可能“损人不利己”;另一方面,景区的管理和收费界限是有边界的,管理方的权限是否能够延伸到公路旁边,也存在争议性。
一个地方的旅游事业要想良好发展,离不开打造良好口碑。这种想方设法跟过路者“斗智斗勇”,生怕别人多看一眼风景的思维,不论是对途经此地的游客,还是对更多通过媒介“围观”事件的网民而言,都非常“败好感”。所以,各大景区最好不要只看一个方面的损益,而应把口碑、人气等相关因素都考虑进来,算一算长远账。
订阅麻辣新舆情查看更多热点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