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国在二战中,选择参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美英法等20多国家打败了轴心国,取得了伟大胜利。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差一点与法西斯纳粹结成联盟,中国的命运实在无法想象。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外交上一直实行“联德”方针。“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准备抗战,蒋介石与德国更加密切,一面大请德国顾问帮助国民党治军;一面大力与德国进行经济合作,从德国获得军火。所以,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才有了德械师。
后来,由于德日意先后结盟;1938年德国承认伪满洲国,中德关系即处于冷冻状态。
可是,美国担心“两洋作战”;1939年到1940年,法英更不敢招惹日本,日本逼迫法国政府关闭滇越铁路,断绝中国对外通道,成功后又逼迫英国断绝中国通过香港和缅甸的对外交通,引起了中国对法英的反感。
1940年6月,法、英军队前往比利时抗击德军,英法联军大败。英国33万大军几乎丢弃了全部武器装备,撤退时还遭到德机的猛烈轰炸。欧洲战局岌岌可危。
1940年7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七中全会,讨论外交问题。立法院长孙科(号哲生)立即要求改变外交政策,必须尽快“联德、绝英、远法”。
孙科说:“德在欧洲已稳操胜券,吾人更应派特使前往。除外交外,并应发生党的关系。英国在欧已无能力,必将失败也。”
孙科还认为,美国也靠不住。他说:“藉以对美国表示民主国家辜负中国,使中国迫于生存,改走他道”,要求“绝英、远法、疏美、联德、联意”。他主张立即召回驻英、法大使,中国和反法西斯国家决裂,转而投向法西斯阵营。
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是会议代主席,他也认为英法的前途堪忧,支持孙科。他说:“我国外交政策,现在应予检讨,改走有利途径”。孔还表示:德国军人尤其国防部中人有许多做过我国顾问,对我颇有好感,我可以联络德国……
除了文官,武将也有许多人也支持孙科。比如著名的军事家白崇禧(字健生)。白崇禧也主张联德,并与蒋介石辩论。蒋劝白崇禧:“此次则决不能因德大胜而更求交好,徒为人所鄙视也。”“此时亲德,决不能由我强求而得亲也。国际大势莫测,当暂处静观,以待其定。”
蒋介石在1941年1月13日回忆说:“当此之时,我中央外交方针,几乎全体主张联德,而孙哲生、白健生等为尤烈。”
国内,国民党中央几乎一片“联德”之声,孙科得到了许多大佬的支持。国际上,英法等国一败涂地,还对中国落井下石。而德国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德国还曾对中国有不少帮助,蒋介石该如何选择呢?
太难了!
蒋介石认为,虽然历史上英法屡屡欺负中国,但德军攻占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英法抗击德国侵略,英法站在正义一面。中国本身就是被侵略国家,若和侵略者德国联手,与中国抗战反侵略无法自圆其说。蒋甚至还表示,中国若有能力,在可能范围内“还要帮助他”。后来,蒋介石甚至向英国表示,倘战事在新加坡发生,中国愿派15万人至30万人赴新助战。
蒋介石相信,英国由于其远东利益所关,必将将和中国走到一起。蒋经过分析说:英法虽然失败,但影响不了太平洋形势。太平洋形势决定于美苏两大国。美苏未败,大形势不变。
蒋表示,虽然美国长期实行门罗主义和中立主义、孤立主义政策,不愿卷入中日战争。但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所欲为,美国和日本必然有利益冲突,不可能老是置身于外。
蒋介石也不是依赖英美,蒋介石对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说:中国人为具有自尊心之民族,英美必须“以平等待我”,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中英美联合对日作战时,中国必对德宣战。蒋又对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表示:“不论将来之发展如何,敝国必与英美合作到底”。
最后,蒋介石还借申包胥秦廷之哭的故事批评孙科,向德国求救行不通。蒋说:中国必须“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实力”才能让列强看得起,让日本忌惮……
在抗战期间,中国抉择两大阵营最关键的时刻,虽然国内、国际的形势都给蒋介石施压,似乎中国必须转变外交路线,立即“联德、绝英、疏美、远法”。然而,蒋介石坚持中国外交政策不变。
桂永清是黄埔一期生,1930年赴德国留学,认识了后来成为纳粹第二号人物戈林。抗战爆发后,桂当过第78师师长、第27军军长、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40年,桂永清去欧洲任驻德使馆武官。
1941年7月,德国承认汪伪政权,中国立即与德国绝交。桂永清就去瑞士从事对德情报工作。1942年,纳粹第二号人物戈林派人与桂永清多次会谈,调停中日战争,要求缔结《中德军事密约》,拉拢中国合攻印度,但被蒋介石严词拒绝。
蒋介石认为“联德”鼠目寸光,属于“玩火”,会使中华民族万劫不复,他否决了孙科、白崇禧等人的短视。蒋对世界形势的预判一点都没错。由于蒋介石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坚持外交方针不变,继续推进联络英美的外交方针,后来终于带领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并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其实,不需要历史证明,也无须等到1945,早在1941年1月13日,蒋已经在笔记中这样写道:“若余当时不坚持,听健生等之言而违美、联德,则英、美今日不仅不愿与我合作,其必联倭以害我,我处极不利之地矣。抚今追往,思健生等之幼稚如故,实不胜为国家前途忧也。”
试想,如果蒋介石屈服于国内国际的压力,改变外交政策,进行“联德”,与纳粹“沆瀣一气”,把中国的命运与希特勒绑在一起,那么二战结束,中华民族将会有什么样的可怕命运?而且,多灾多难、屡屡被侵略的中国,又该如何面对这段历史?
二战已经结束近80年了,乌战又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