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106|评论: 7

[转帖] 2022年存款同比多增6.59万亿,为什么连年轻人也存钱上瘾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3-2-2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存钱正在成为新的风潮。打工人们消费降级、记账、缩减开支,甚至开始搞副业,只为了每个月底账户里的数字能多增加一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届年轻人存钱的原因更遥远,更模糊,环境与时代的变化以蝴蝶效应的方式作用在他们身上。不过无论如何,存钱的后面永远跟“然后呢”的疑问,存多少钱,为什么存钱,以及存钱之后要做什么,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课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徐晴

  编辑|金匝

  运营|月弥

  数字游戏

  当一个人开始存钱,接下来的生活大概率会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目标。人们往往会选一个对自己有些困难,但同时又有可能达成的数字和时间,以确保存钱的可实现性。比如今年初,22岁女孩刘乐游计划一年存下5万,她每月到手薪资在7000元左右。在武汉,2021届毕业生赵新叶设定了一年存10万的目标,他的平均月薪大约是8000元。也有人会越过自己能力,比如在内蒙做公务员的王蕊,月收入3000元,也想要在2022年里存下10万元。

  不管是怎样的目标,都会直接导致第二步——缩减开支的发生。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刘乐游会把收入分成两份,可储蓄部分和不可储蓄部分。生活在安徽,她尽量把不可储蓄部分,也就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0元以内,将消费欲望强行“摁下去”。赵新叶也一样,疫情三年,消费降级,曾经钟爱的几百甚至上千的乔丹篮球鞋不买了,换成一两百、没有品牌的鞋。

  年轻人各显神通,降低消费的方法会细节到——想喝奶茶的时候退出外卖软件,将买奶茶的20块钱转入储蓄卡里;在淘宝或闲鱼低价购买视频网站会员,用积分兑换话费,购买临期食品,或是减少社交活动,换成不用花钱的看书;用来支撑他们存钱的理论包括反消费主义、极简主义、断舍离,小红书上一年存款30万的案例,或是理财畅销书《小狗钱钱》中的金句,“当你定下大目标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养成记账的习惯也发生在这一阶段。社交平台上,一个盘点记账软件的笔记获得了4904个点赞。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以搜索到至少几十个相似的软件,排在榜首的鲨鱼记账下载量超过了3亿。

  赵新叶有两张银行卡,一张工资卡,一张生活用卡。前者不和微信、支付宝绑定,专门用来储蓄,后者负责所有的生活开支,只绑定微信支付。当花费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月底就可以收获一个自动的数据总结,他会更清晰地知道,钱都花在了哪里。

  随着存钱推进,人们会逐渐患上“数字强迫症”。大家开始更喜欢整数,比如1万和10万,如果卡里的余额是10万零20元,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管多久,只有那20元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

  破坏整数的美观是不可以的。在长沙,家庭主妇于小文因为不想动用存款,在买一辆电动车时,刷了3000多元的信用卡。那是去年8月18号,一个精心挑选过的日子——信用卡的记账日期是每个月18号,如果是在17号买,她需要在9月12号还款,但如果是18号,可以10月12号再还款,这样可以让两万的存款数字再保持两个月的“完美状态”。

  存钱会演变成一个数字游戏,就像积累欢乐豆一样,数额越大,累计的速度越快,游戏体验就越好,一个人越可能呈现出成瘾的症状。郑诗妍会在月初就打开手机计算器,反复计算自己本月的绩效、奖金,预估月底可以存下多少钱。王蕊喜欢每晚睡前打开银行的App,将不同卡上的钱转到一处,直观地查看所拥有的全部资产,欣赏一番后再转回去,心满意足地睡去,“感觉自己像坐拥金子的守财奴”。

  当缩减开支也无法让钱更快积累的时候,人们会走出第三步:寻找开源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搞副业。

  王蕊的本职工作是体制内公务员,副业是舞蹈老师,每个周末的早上8点到晚上6点,她会带着一群小朋友上一整天的课,两份工作加起来,全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郑诗妍则在本职的工作市场营销之外,兼职另一家公司的社群运营,用打两份工、每月多赚2000块钱的方式,向10万的存钱目标靠拢。赵新叶在一家房地产国企做宣传工作,下了班,他会变身为兼职的考研辅导老师,端坐在手机屏幕前,给大学生们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存钱。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存钱的人太多,有些银行出台政策,存款超过5万元,需要提前至少一天向网点预约。浙江湖州的一位女士,在去银行存5万元时,被要求提供收入证明。她抽了一张100元出来,存49900元,才最终成功。

  全民存钱的风潮里,连一直被看作只消费不存钱的大学生,也在本可以理直气壮享受人生的四年里使劲儿储蓄。豆瓣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大学生发起“300元过半个月”“一个月饭费300元”挑战;不少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存下了3万、5万,立志毕业后的第一笔房租由自己而不是父母支付。

  00后林晖就是四川一所大学的准毕业生,她就读于美术专业,但过去的三年,她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搞钱事业”——做微商代理,卖衣服,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产品信息,寻找客源。学校里的课大多都荒废了,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拿到毕业证就好”,而她最终的存款数字是7万元,比一些已经工作的人存款还要多。

  不知是不是巧合,多数受访者都发现,当自己开始存钱,至少有过一次辞职或是跳槽的念头,因为想要赚更多的钱。有人付出了行动,2022年,赵新叶找到了一份位于北京的新工作,薪水接近过去的两倍。

  当一个人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将会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但越往后,存钱越难,到底可以持续多久,取决于他们对自己人性弱点的了解和掌控。

  有人是强制派——每月定时定量,钱转入支付软件的存钱产品,或是存三年定期,让钱有进无出。王蕊就是其中之一,每个月的8号(寓意着“发”),她会拿着一张存折,开车去银行存1000-3000元不等的定期。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是存钱,有人是咨询提前还贷,上一次去银行,窗口前的队伍排了上百米,有不少人像王蕊一样,时不时把手伸进包里,看看钱还在不在。

  你还可以选择加入新的游戏,与心惊、焦虑共处,自己建立新的规则和玩法。存定期的同时,王蕊还会用“365存钱法”,她下载了一个专门的软件,可以根据目标金额,计算好每天需要存储的数字。刚开始,每天早上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开软件打卡,从银行卡里把钱转到余额宝。

  越往后,需要存的金额越多,有几天她断了打卡,打卡日历里出现了空白,“表一乱,我整个心就乱了”。她尽力让自己避开看空白的部分,继续存钱,直到软件跳出一个数据报告,“你已经连续存钱x天,打败了xx%的用户”。那时,满足感涌上心头,她终于获得了短暂的心安。
1000

  ▲刘乐游的记账软件截图。图/受访者提供

  模糊的原因

  一个人决定存钱的原因是多样的。最常见的动力是想购买更贵的东西,比如换手机、电脑,或是有更长远的计划,买车、买房、育儿,拥有在一座城市里体面生活的资格。有人是为理想储蓄,想回到学校读书、留学或是创业,也有人存钱是因为意外的变故。

  2020年,刘乐游即将大学毕业时,妈妈突然需要做一个手术,手术费是几万块钱。家里有房贷压力,弟弟还在上高中,爸爸拿不出足够的现金,连夜打电话给小姨借钱。

  办入院的那天,刘乐游从学校回老家,陪妈妈办手续。她拿出自己在大学的奖学金,垫付了2000块押金,突然感到从前的大人好像比自己矮了。“帮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有点难过”,她因此决心存钱。

  更多的人是从最近几年开始存钱的,因为一种稳定性的消逝。2021年,赵新叶从一所211高校研究生毕业,那是个最难毕业季,即便他曾经在大厂、国企都实习过,找工作还是折腾了小半年,他拉了一个数据表格,投出去的简历有100份以上。那段时间,大厂裁员、撕毕业生offer就发生在不远处,每投出去一份简历,赵新叶都感到忐忑。

  最终找到的工作,是一家房地产国企,说好的年薪是16-18万,一入职,降到月薪7000元。公司里的前辈说,楼市不好,每个月的销售额断崖式下滑,降到从前的三分之一,大家的奖金绩效全都对半砍,好日子彻底过去了,赵新叶因此萌生了存钱的念头。

  在一个变化巨大的世界里,蝴蝶在远方轻轻扇动的翅膀,都把一阵微风变成风暴。于小文的爱人在一家做工程机械的公司,原本的薪水在1万上下,去年3月,各地封控,公司不开张,爱人只收到了3000元的薪水。

  收到爱人转过来的生活费时,于小文一下子懵了。在长沙,于小文一家过着标准的“两娃高贷”生活,老大上初中,老二读幼儿园,为老大买好的学区房,一个月房贷6300元,维持这个家庭运转的最低标准是一个月1万元。

  过去几年,房子和孩子像“吞金兽”一样,每个月扔进去多少,就吃掉多少,于小文和爱人几乎都是月光的状态,没什么存款。对这个家庭而言,丝毫的变化都极具风险性。那个月,于小文把自己4000多元的工资全拿出来,加上爱人转的3000元,也只够还个房贷,她不得已,要跟亲戚借钱生活。从那次开始,她暗暗计划,再难也要存钱,至少存够几个月的房贷。

  想要存钱的动机可能更偶然,更模糊,或许仅仅是因为一种情绪,一种氛围。

  生活在瑞士,大雨经历了俄乌战争导致的电价、油价上涨,油价从1欧涨到1.5欧,电价上涨了20%,采暖费也大幅上涨。冬天变冷了,走进一些地方的室内,温度比往年低上几度,有朋友买了义乌的电热毯,也看到了“欧洲人疯抢电热毯”的新闻。大雨在一家生物公司工作,有同行对接俄罗斯的合作项目,因为战争被取消,损失巨大。

  大雨开始犹豫,要回国发展,还是留在欧洲,要组建家庭、生小孩,还是不婚丁克。在岔路口的30岁,她没能做出具体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存钱。

  王蕊决定存钱,源于一次跟朋友聊天。内蒙小县城的餐厅里,几个女孩子面对面坐着,对面的发小突然漫不经心地提起,自己存了30多万,王蕊说,“当时我就震惊了”。

  大家从小玩到大,都是典型的“县城贵妇”——父母做小生意,家里的资产接近千万,25岁前过着富二代的标配生活,比如去国外留学,四处旅行,买奢侈品时几万的包包眼睛都不眨一下。没想到,30岁这一年,自己什么都没有,朋友已经有了巨额存款。后来,她又听说,读研究生时家境平平的同学,在老家河南存钱付了一个小公寓的首付。

  丁琳存钱,从看到那条延迟退休的新闻开始。网络上流传的那份表格,她对照过,今年35岁的她,极有可能要工作到58岁零8个月。那个时候,能否找到工作?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养活自己?没有后来人缴,自己还有没有养老金?这些都成了她的人生疑问。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百万养老金计划,立志从现在开始,每年存四万多,就放进一个特定的账户里,不动,等退休时能攒够100万,为养老生活增加一小重保障。她甚至已经放弃了投资,原本这是她开源的“重要阵地”。去年,她买的银行理财甚遭遇了历史级的波动,有过一天亏损两千的“战绩”,这给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怒之下,她把全部理财转到了大额存单——那还是她排了好几个星期才抢到的名额。

发表于 2023-2-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娃娃的读书,给老人的钱,失业后过度时间的生活费,还有可能存在医疗费用等等,手里没有钱就哦豁了!

发表于 2023-2-2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上学、生病、房贷三座大山。还有自己的生活费、赡养费、其他开销。我们靠自己外还能指望谁?不存钱碰上不测情况该咋办?

发表于 2023-2-2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毁了中国经济。
发表于 2023-2-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穷,因为对未知感到恐惧,还是钱让人有安全感。

发表于 2023-2-2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福利保障。养老看医都得靠自已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