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发展,靠啥
1、政策投钱,给现金,都等着
2、因地施宜(显然也只能温饱)因为都没啥主动性,都等着
3、外来投资,拉动内虚,依然是等着
巴中发展,10年为一个单位,但变化最多的就是建房子,不管空不空,烂尾,闲地都算,因为这个收支金额够大,门槛高个人小钱是拿到不,也混不到里面去的。
现在实业责任制了,企业、公司、团队、个人依然是,何况乡镇地区
营商环境、产业开发、收支经济,都要自已负责,政府扶持也是政策性的,不是每户分多少钱的事。
开源节流、凭能力上岗,学习引进,才是出路
政府铁饭碗太多,精兵减人激动责任事业心,做动带头指路的工作,地区执行努努力,学习与眼界跟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为啥有的地区发展的好(肯定又要说别人地里位置好占便宜),如果你只会找理由那就直接换人吧。
说我亲身经历:
我公司做广告拍摄的,给深圳市政府拍宣传片(市民中心),给他们开会,很少在上班时间里,不是5点才叫你去,就是周六,周日让你过去谈
职员,科员,干部,随叫随到,月考核、季考核、绩效、自领任务、责任到个人,每个干部办公室墙上都贴一张年度目标责任板,精确到月日完成项目。
部门内绩效、每个部门绩效、个人或部门飘红就不能加薪,再下一次约谈,第三次离调离或辞退。
我一朋友考公务员,学的行政管理,想去的门部招满了,换了个助理职位,三轮面试问会不会拍视频,做视频,他说会一些,回来第二在花8000报个班,学拍摄学后期,后面入职,助理的工作站95%,偶尔要帮部门P图,改点小视频,后面又要学用灯光,跑来让我教,每天工作都要提交工作内部,每天就怕工作内容太少不好意思提交,部门出义工,会议、活动相关主动加班做,这就是深圳的铁饭碗。
经拿深圳机关单位来讲,整个市政(工检法政等)大巴、小巴、轿车等车加一起,30万辆,司机少说也有20万,但正式铁饭碗的也百人数,
其它全是外也第三方公司,保洁、安保、司机、厨房、部份职员等等,所称供应商,经过评选考核制,一年一选,有违规的直接拉黑就没机会入系统服务可能。
我觉得地方村乡镇的干部,企业及个体户或个人们,要出去开开眼界,去义乌、杭州(电商经济)、赣州果园、广东经济市场、及福建的茶业、手工、 旅游服务、各地方基出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等。
产业模式、管理框架、设施更新、观念至富
有目的性的参观学习,结合自身优势,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再晚二年,村里人都跑完了,城里人都开始跑了。
(现在一个95后,00后去一线城市不管工作学习,呆个2-3年,他还回你村里,回巴中搞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