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真好!
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年味渐渐浓厚起来。过年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乡愁,是深巷醇厚飘香的陈酿老酒。大红灯笼挂起来,绚丽的街饰红起来,璀璨的烟火亮起来,爆竹声声响起来,年味悠悠荡漾跟进来。
我心里的那年味是妈妈在灶台从沸腾的油锅里蹦出来的,酥素丸子一颗颗从手心里滚进铁锅,圆圆的脸蛋笑开了花,肉沬素香洋溢开来,整过屋里院子充满诱人的香气,香得装不下了,只好去小路、田野里缭绕。那年味是从稠浓的豆浆、嫩白的豆腐里飘出来的,奶液琼浆、细滑粉腻的热气腾腾的滋味沁人肺腑。那年味是从满当当饭碗里飞岀来的,轻轻咬一口饺子,袅袅的香气满嘴都是,胸腔从里到外都是美滋滋的。那年味,是从火辣辣的酒壶斟岀来的,杯盏交馐,细嗅慢饮,惬意中激情喷发,豪情中唾沬星滥。
年味是淡淡的酸。同样的过年,城里乡下是大不相同。我在偏远的乡镇谋生,妻子远在南方广州东莞务工谋生,儿子们在新疆五家渠谋生。回家过年,成了久久期待的奢望。暂停忙碌一年的脚步,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在有父母的火炉旁,兄弟妯娌把一年的酸甜苦辣、乐愁悲欢细细回望,高兴的事与全家人分享,不开心的事安慰你语重心长,在亲情团聚中,一年苦乐尽兴倾诉或品尝,一块儿乐呵,虽然有许多的艰辛、愁绪和迷茫,升腾在心底的温馨依然让你无限憧憬,相拥而泣,倾诉衷肠,互相勉励,热泪盈眶!
年味是脆生生的甜。妈妈把一年的心思积攒心头,把屋里屋外收拾得整齐干净妥当,尽力置办年货,在家里翘首盼望着儿孙归来。常掰手指数着临近的日子,呕心沥血,筹菜备粮,搜鲜索味,精心准备好年夜饭,盘盘美食,碗碗佳肴,缕缕香厨,丝丝茗味,弟兄三个口欲馋爱、生活习俗、所有喜好都深深刻印在了她的心里,把最好最美最贵最全的珍馐美馔、特色饭菜呈现给儿孙,让全家人感激涕零而一生都难忘的妈妈的味道。
年味是酥酥的醉。回到家乡农村才知道,年味不仅能嗅到、尝到、感受到,还能看到,那看到的年味不等油锅烧热,不等饺子上桌,不等陈年老黄酒开缸,就己经在沟坡山梁上蔓延开来,这年味确实是浓烈得不能再浓了,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欢畅,与唐盛如"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豪爽,与杜牧"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奔放,可以醉倒李逵和武松,甚而盘古开天辟地老祖宗也会醉得混沌一团。
年味是叙事的诗。它蕴含着生生不息、吉祥、团圆的美好心意,表达着和谐、诚信、友善、文明的文化内涵。拜祭祖先,扫房除尘,剪窗花贴福字春联,吃年夜饭,除夕守岁,走亲访友拜年,互祝吉祥好运,仪式感很强的年俗活动把一年一场节庆气氛推向高潮。节庆的习俗,鲜明而直观地体现着民族传统文化观,生动展现着民族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一代代炎黄子孙绵延发展、继往开来的鲜活见证。
年味是缠绵的思念和亲情。每逢年节前后,飞机,高铁,火车站,汽车站的春运当口,人流攒动,熙熙攘攘循环不绝,站台屡屡爆满,"过年"架起了长长的桥梁,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不管穷乡僻壤还是灯红酒绿的都市,无论身在何方,路有多长,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里奔,心之所向,连接起遍布五湖四海的家乡人阻挡不了回家过年的脚步,自然、情愿、真心实意、不辞辛苦、不避远近寻找生命的根,回家的路,赶赴每年一次,从不间断,从心底深处汇涌而出最神圣的重大盛典。
年味是繁华的景。它兆示着欢乐、祥和,每户人家有一种习俗是不变的,那就是挂桃符、贴对联。大家公认桃木具有驱魔避邪的神效,而门神又身怀惩恶护院的非凡才能,可以庇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都喜欢换上新春联,购回一幅幅洒金暗纹、裁制精良的生宣红纸,烫印着淡淡的梅、竹、兰、菊、万寿、团龙等吉祥典雅图纹,透出温润、柔和的幸福感。也有自己泼墨挥毫的妙笔神来,门外寒风瑟瑟,屋内墨香迎春,一句句美好的祝福语让每个人心里都热乎乎的,将家宅门户装点成一道道铺张的风景。欣赏着满眼是红色、金色与墨色交织舞动的曲线,空气中飘荡着似有若无的松墨香,美妙的窗花,艳红的春联,如火焰般绚烂的中国结,把美好的梦想和期盼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全家陶醉在特有的和睦爱亲、其乐融融的幸福祝福的氛围之中,心中便充满光明与温暖,总会情不自禁地被感动。
年味是文化的回归。它无时无刻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加深着我们的家国情怀,强化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是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国人的文化价值观,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而这正是民族文化最宝贵的核心,形成了民族生命的根基与血脉,在过去的岁月,它引导我们休戚与共,同擎风雨,在品味经典生活的同时,体味传统文化的精粹,不知不觉己成为民族文化风情的践行者与传承人。虽然,随着社会变迁与变革,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带来些许的冲击与困惑,让人感叹世风日下,人情淡薄,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化,优秀的民情风俗在弱化,担心忧虑的背后隐藏着深切的期待与向往。一个人既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儿女,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交织在一起,就是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自觉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政治,大于宗教,大于金钱地位,往往皇权更迭,王旗易帜,家乡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生活日益充裕,文化的不断繁荣,使每个人对年节文化有了更多的诉求,不再满足舌尖上的享受,而更多关注节日内涵的回归,正孕育着对民族文化风情坚守的自信与自觉。
年味儿就是家的味道。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仅可以停泊肉体,而且可以栖息灵魂,还能寄托放浪不羁的心灵。家是心灵休憩的港湾,是一生向往的地方。家是拥挤中甜蜜狭窄中的温暖,不是宽敞中正襟敞亮的冰凉;家是贫穷中患难与共,不是腾达后的炫耀张狂;家是快乐繁衍的草原,不是恣意寻欢的温床;家是释怀了的跑马场,不是忧伤的密码箱;家可以是两心相依的天涯别离,不是形同陌路的唇齿相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味,就是家生活情感的爆发,是思维喷张的延续,是个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天南地北讨生活,疏忽了亲人朋友的联络,淡忘了乡情的点点滴滴,隔离了弥久而愈浓愈醇的情感,忽视了平凡人生活的日常,在过年的日子,邀约相聚,叙寒问暖,走亲访友,拜年祝寿,精心挑选见面礼,揣摩新年贴心话,拉拉家常,冰释感伤,亲热感情,贿赂思想,不亚于一场情感乡愁的补偿。有人曾经担忧洋人的圣诞节、情人节会淡化对自已传统节日的执意固守,其实,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抹不掉自己在不同时代的印迹,也撼动不了对年节的关注,对年味的热切向往。
年味是家的故乡。当年灯辉煌,鞭炮声响,春晚暸亮,满桌饭菜,酒浓飘香,一年的汗水和泪水盈热眼眶,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喜悦的,是温存的,盛装着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感受着一家人的年味儿喜庆团圆,畅想着新年的心愿和打算。真实地感觉到过年的家是心灵的归宿,是亲人的团聚,是永久的依靠,家是爱的乐园,情的天地,家可以让亲情长到地老天荒。在异彩纷呈的年俗活动中,我们欣喜而真实地感受到: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力量,多么让人惊叹!我们的年味,是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是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生动体现,活跃在亲情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正呈现着盎然的生机。家的味道是稔稠的,家的魅力是生生不息的,它凝聚着庞大的族群,经历种种磨难和锤炼而根植深厚的血脉,家是承载欢乐的天空,让我们懂得天下父母对儿女真挚的爱,因为有家的温暖,生活追求才有无限的阳光。家的年味是心旷神怡的舒爽,是如释负重的清凉。
香喷喷的年味,醉浓浓的亲情,眷融融的乡愁,朴淳淳的乡音,每个人的家是冬天的暖炉,是春天的希望,是温暖的怀抱,是幸福的摇篮,是最美的天堂。年味浓时不待酒,闲看梅花报春来,心留年味一片香,每一个有你的新年,真爱都不会冬眠。打点行装,快乐启程,去迎接新一年吉祥美景的好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