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成都多地走访,直击高温天气下的成都。记者注意到,有公司因限电暂停使用空调,员工使用冰袋或者冰块降温。成都多个商场和市场关闭部分空调和照明灯,仅开启上行电梯以节电,太古里商圈的裸眼3D大屏也已关闭。地铁站成为不少市民消暑纳凉的一大去处。
太古里商圈裸眼3D大屏关闭高温热浪持续影响四川
据四川卫视报道,今年夏天,四川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1%,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到五成,导致该省水电发电能力不断降低。高温天气预计还将持续,该省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
四川到底有多热?18日下午,四川高温纪录再次刷新:截至下午4时的最高气温,兴文43.8℃、渠县43.6℃,均打破观测史纪录,兴文也打破了四川省国家级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纪录。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高温天气情况如何,也受到广泛关注。
8月19日上午10时,成都市气象台对8月11日下午1时40分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进行第8次确认。
高温牵动着农户心。多位农户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由于高温干旱,地里农作物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贺先生在成都龙泉驿区有着一百多亩水蜜桃树,最近正是收获的时候,但由于高温缺水,产量有所影响,他和工人全天要不停关注着果园,为果树“补水”。
持续高温也增加了电力负荷。不少市民表示,最近家中空调开启时间变长,甚至快要24小时连轴转。据了解,高峰期空调用电负荷已占到成都市电力负荷40一50%。
店铺关闭射灯
有公司员工上班敷冰袋
据8月15日四川省电力保供调度会消息,当前,四川省电力供需形势已由7月份的高峰时期电力“紧缺”,转变为全天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局面,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可以说电力保供已经进入最严峻最极端的时刻。
目前,四川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启动主动错避峰措施,从8月14日至20日对部分高载能企业实施停产让电于民的调控,要求各地立即通知企业做好生产调整,保障民生用电。
在此影响下,成都有公司宣布临时停产六天,让电于民。也有公司调整上班时间,错峰用电,改为夜间上班。成都高新西区一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最近上班时间已经改为晚上10点开始,上到第二天早上。
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成都部分写字楼根据成都市经信局统一部署,需对能源站实施断电措施,大楼中央空调停止供冷。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公司因大楼限电倡导员工居家办公,也有网友晒出在公司办公时消暑用的工业落地扇和藿香正气口服液。还有公司自购冰块,放于员工的办公桌旁。
李冰(化名)在成都锦江区一家生产冰袋的公司工作,她18日晚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接到限电通知后,公司为员工购买了风扇,员工们也拿出了公司生产的冰袋,有员工将一串冰袋放在腿上,也有员工手持冰袋。“一个冰袋完全化完得几个小时,化完了放进冰箱又可以重复使用。”李冰说,如今办公室冰箱的冷藏室内放满了冰袋冰盒。
商场关闭部分灯光和空调
8月17日至18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成都多地走访,直击高温下的成都。
亿家天下市场是成都市内一家大型的面辅料、窗帘布艺、婚纱批发市场。8月18日中午,记者走访该市场多家窗帘门店发现,大部分店铺内都显得较暗,且室内温度较高,只有部分店铺招牌灯亮起。一商家表示,市场管理方向他们发送了节约用电倡议书。为了响应倡议,自家店内关闭了空调,仅开了吊顶风扇降温。“没有客人时,店里射灯都关了,顾客来了方便展示才会打开。”另一家窗帘门店老板介绍,目前他的店铺正常营业期间还是会打开空调,但温度会调到27℃左右,打开空调的时间也比往常要短。
当天下午1时许,记者看到该市场内多家加工坊开始运作,不过这些加工坊内都大多没有安装空调,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风扇等降温。
据红星新闻,8月16日,成都市城管委印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关闭全部政府投资建设和企业自建自管的景观照明、灯光秀、形象展示及非安全照明设施,关闭所有户外广告照明(包括LED显示屏),督促商家店铺于歇业时间关闭招牌照明,并积极协调小区物业、商业物业等关闭楼名标志照明。
记者18日在太古里商圈附近走访时也注意到,裸眼3D大屏并未亮起,现场巡逻保安介绍,为减少用电,该大屏已停数日。
商场关闭下行电梯
记者在春熙路附近的多家购物商场看到,商场内均关闭了部分照明灯,有商户拿着扇子、广告传单等扇风。
伊势丹百货商场一商户介绍,目前营业均正常,因为空调仅开了部分,且商场空间大,人员进出频繁,室内温度显得比较高,没有顾客的时候便随手拿起传单扇风,“不过商场内温度比室外还是低了不少。”
“商场内空调只开了一部分,还有一些广告灯箱,顶灯等都暂时关闭了,减少不必要的用电浪费。”群光广场一工作人员说。
此外,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IFS国际金融中心等商场内,为降低用电负荷,电梯只有上行一侧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