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在发布会表示,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满足感染来源明确等3项条件无需全员核酸。
▲发布会现场
有媒体提问,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有一条内容,明确了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请问这一策略的核心是什么?对于之后各地执行又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王丽萍称,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了不同情景和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了发生疫情后和常态化防控下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疫情发生后,如经流调研判满足以下条件: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清晰;未发生社区传播,无需对发生疫情的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对风险区域和有时空交集的人员开展核酸筛查。
如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需启动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方案中具体明晰了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范围、检测策略和终止条件。
王丽萍表示,这一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调为手段,以区域人群感染风险综合研判为基础的科学精准防控理念,对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做,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上有记者提问,新版的防控方案在6月28日发布之后,一些地方发生了疫情,从目前的情况看,如何评价新版防控方案应对疫情的有效性?另外,方案发布以来,各地的防疫政策调整和执行的情况怎么样? 王丽萍表示,第九版防控方案更加突出体现了精准科学防控理念与措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新版方案对各项常态化措施的落实和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各地按照新版防控方案要求,立足于快速精准做好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各起疫情基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当然,我们也将不断收集梳理各地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总体措施要求,在疫情处置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难点,比如,各类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周期与方式,是否可进一步缩短;如何更快速有效开展跨区域风险人员协查,以尽可能降低疫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再比如各地是否可根据每起疫情具体流调与风险研判结果,对低风险区范围进行更为精准的划定,等等进行分析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对我国防控方案做更进一步更新与完善,力争将疫情防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决不是对放松防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提到,比如说第九版防控方案是根据病毒变异后的潜伏期缩短的特点,相应地减少了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在保障疫情防控效果的前提下,优化了集中隔离资源的使用,降低了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又比如,相应加密了风险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有利于尽早发现感染者,并及早启动处置工作。所以说,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关键体现在:一是把该管住的重点管住、二是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把该取消的坚决取消。所以,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要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点击加群 回复“卫生”
立即加入公共卫生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