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耻④丨 从舞台走向讲台 出演《死水微澜》收获白玉兰奖 [url=]封面新闻[/url] 2018-09-06 07:32 37042
[size=1.125]
[size=1.1875]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黄芯瑜 王洪斌
[size=1.1875]/人物档案/
[size=1.1875]许明耻,1946年生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工丑角,师承陈全波、王国仁等著名川剧丑角名家。代表剧目《邱旺告贫》《裁衣》《花子骂相》等。在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川剧《死水微澜》中饰演顾天成一角,并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最佳配角奖”。
[size=1.1875]
[size=1.1875]从白马关调任至绵阳剧团后,许明耻以其扎实的戏剧功力重新在绵阳扎稳了根基。生活渐渐安宁之后,他开始追求更艺术性的发展。
[size=1.1875]80年代,磁带、录像等音像文化艺术在大陆开始流行,许明耻心里暗自琢磨,自己在舞台上唱一出戏,哪怕再卖座,能够看到的人也非常有限。流行文化传入,传统文化开始式微,如果川剧艺术也能录入磁带录像里,看到的人总比在剧院里多得多。
[size=1.1875]“我是第一个去做川剧磁带光碟的。当时我想的就是,现在的科技手段,观众群特别广,比我在绵阳唱一场戏的传播量广多了。所以我想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去传播我们优秀的川剧。”
[size=1.1875]在许明耻的努力下,川剧《邱旺告贫》的卡带被制作出来,在四川地区反响不错,同时也畅销。随后,更多的川剧被制作成卡带传播,许明耻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演出机会接踵而来,不仅在绵阳,也同时受邀到成都表演。
[size=1.1875]日子久了,许明耻还是想回来成都。几经申请辗转,1983年,许明耻被调回成都,但是不能继续担任川剧院演员。
[size=1.1875]“当时教师资源稀缺,学校需要、社会需要,所以就回去了川剧学校当老师去了。”
[size=1.1875]从演员到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换,除了将自身多年的演戏经历变为可用于课堂的教学技巧外,最重要的是,受到体制限制,教职员工通常不能在剧场登台表演。30余年教学生涯,许明耻只登台过一次,那就是参演自己学生田蔓莎制作的川剧版《死水微澜》,出演顾天成一角,这次演出,使他收获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最佳配角奖”。
[size=1.1875]
[size=1.1875]田蔓莎,川剧旦角,当代川剧改革先锋派人物,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在川剧学校读书期间,许明耻曾是田蔓莎老师,师徒二人关系非常好,私下时常切磋。
[size=1.1875]1996年,田蔓莎找到许明耻,邀请他登台演出,并故意开玩笑激道:“老师你讲课讲得再行,真正上台演你还记得?怕不得行哦!”许明耻当时心想,好啊学生现在要挑战老师了,不得了了。
[size=1.1875]当时田蔓莎计划将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改编成川剧,她请到著名川剧编剧徐棻写剧本,许明耻拿过剧本一看,心里实在喜欢。
[size=1.1875]“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死水微澜》已经改编过电影电视,反响都很好,我们再改成川剧,简直迎难而上。”
[size=1.1875]但是在舞台上表演数十年,作为一个戏剧演员,对舞台都有着某些情节。
[size=1.1875]“一上台就高兴,锣鼓只要一响,就欢喜得不得了,这是骨子里的东西,丢不掉。”许明耻说道。
[size=1.1875]参演《死水微澜》,许明耻没拿田蔓莎一分钱。“整个剧排了几个月,在北京演出也很轰动,虽然我的戏份不多,但是也算全了我重回舞台的梦。”
[size=1.1875]1998年,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将最佳配角奖颁给了许明耻。
许明耻⑥丨丑中见美,丑角不丑;俗不伤雅,雅俗共赏[url=]封面新闻[/url] 2018-09-08 07:52 36702
[size=1.125]
[size=1.1875]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黄芯瑜 王洪斌
[size=1.1875]/人物档案/
[size=1.1875]许明耻,1946年生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工丑角,师承陈全波、王国仁等著名川剧丑角名家。代表剧目《邱旺告贫》《裁衣》《花子骂相》等。在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川剧《死水微澜》中饰演顾天成一角,并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最佳配角奖”。
[size=1.1875]
[size=1.1875]传统川剧历来以“三小”著称,小生、小旦、小丑。丑角在川剧的舞台上曾经大放异彩,虽其插科打诨、表现滑稽,但却是川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成基、周企何、陈全波、周裕祥、王国仁……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名丑们,在舞台上留下过他们嬉笑怒骂的一生。
[size=1.1875]川剧发展流变300年,积累了川丑剧目400余个,形成了丰富的丑角类别和流派代表剧目。从其地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派别。一是以周裕祥为代表的重庆一派,一是以川剧丑角泰斗鄢炳章为代表的成都一派。
[size=1.1875]“各有千秋,重庆丑角戏比较新派,不以舞蹈和形体动作为主,成都丑角则比较丰富,讲究极强的形体动作,眼神、表演、手舞足蹈,非常具有动作性。”许明耻讲解道,“陈全波、王国仁都是鄢炳章一派。”
[size=1.1875]
[size=1.1875]若从其表演特征来说,一类丑角重表演,一类则重语言。重表演的流派要求丑角演员面部生动活泼,眉飞色舞,要有小歌舞剧的特征,发扬其动作性,吸引力极强。重语言的派别则以冷面滑稽为主,在语言艺术中展示讽刺与幽默,对观众的文化修养要求比较高。
[size=1.1875]小生静秀,妆容清隽,初入梨园,多数年轻弟子都愿意入小生行当。其是许明耻那样入行早的少年,谁不愿意在舞台上青衫长袍而立呢?
[size=1.1875]“按照川剧常规,先要练一年的基本功,之后才分行当,最开始我是学武生的。”许明耻回忆道。但是当时情况特殊,许多优秀的丑名名师或是生病、或是年岁已大,为了抢救一批优秀的丑角经典剧目,这才挑选了学戏快的许明耻去继承。“那个时候我接触的都是丑角名师,慢慢上手之后就习惯了这个行当。”
[size=1.1875]
[size=1.1875]现在的许明耻已经忘记了最初对丑角的印象,不过现在想起来,只有演丑角戏是让他最为幸福的事。
[size=1.1875]丑中见美,丑角其实并不丑。“它是欢乐的、幽默的,也是最美的艺术形式。”
[size=1.1875]许明耻聊起丑角,现场展示了几段表演和唱腔。川剧要求丑角戏俗不伤雅,雅俗共赏。“我们不说脏话,又很幽默,主要还要有文化,以表演喜怒哀乐为主。和大家理解的市井小丑不一样,川剧舞台小丑具有极强的艺术个性。”
[size=1.1875]例如其中大量挖苦封建统治、皇帝以及旧官僚的唱段,多是文学讽刺艺术,主要反应四川地区百姓心中的真实情态。
[size=1.1875]“长期受到四川西部文化和长江上游文化的熏陶,川剧丑角也可以说是一种批判现实主义,它跟其他剧种的丑角戏大不一样,对旧时皇帝荒淫无道的讽刺,对贪官污吏厚颜无耻的批判,都是非常深刻的。”
[size=1.1875]
[size=1.1875]【下期预告】
[size=1.1875]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设立多年,但从未有丑角演员获此殊荣。丑角被边缘化的今天,许明耻在担忧的同时也心怀希冀。他说,喜剧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喜剧还在,丑角戏必有一方天地,川剧也定会继续长存不衰。
[size=1.1875]
许明耻⑦ | 余生最想完成的事:挖掘和研究川剧精品[url=]封面新闻[/url] 2018-09-09 08:10 37207
[size=1.125]
[size=1.1875]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黄芯瑜 王洪斌
[size=1.1875]/人物档案/
[size=1.1875]许明耻,1946年生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工丑角,师承陈全波、王国仁等著名川剧丑角名家。代表剧目《邱旺告贫》《裁衣》《花子骂相》等。在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川剧《死水微澜》中饰演顾天成一角,并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最佳配角奖”。
[size=1.1875]
[size=1.1875]作为“三小”之一,丑角戏曾是川剧舞台上惊艳的一角,嬉笑怒骂,寓言讽刺,以及幽默的脸部表情、滑稽的肢体动作,时常令人捧腹。正如许明耻回忆的那样,丑角戏盛行的那些年,场场卖座,门庭若市。
[size=1.1875]如今不得不承认的是,整体戏剧艺术曲高和寡,川剧丑角戏也同样陷入了边缘化的境地。
[size=1.1875]“最令人痛心的是,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丑角拿过奖。”许明耻惋惜道。
[size=1.1875]作为丑角演员,也作为川剧教师,他非常担忧。丑角戏的长处在当代被掩盖,也没有占领市场,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size=1.1875]“大众都认为丑角就是贩夫走卒、插科打诨,观众在台下跟着笑。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个‘笑’是最有深意的,最具批判性的。”
[size=1.1875]许明耻认为,当务之急,在研究上是开展对丑角艺术的挖掘和宣传,在具体表演中增加喜剧成分以感染观众。
[size=1.1875]“没有人喜欢永远的说教,丑角戏想要复兴,还是要走喜剧的路线。曾经竟华唱戏,都是刘金龙给她配丑角。只要丑角戏还在,川剧自有一方天地。”
[size=1.1875]许明耻发现,现在剧团普遍更为重视其他行当,缺乏喜剧人才和丑角演员。然而川剧本身就是悲剧喜演的艺术,喜剧手法极为常见,特别是灯戏。所以剧团急需扩充丑角人才,不应厚此薄彼。
[size=1.1875]
[size=1.1875]在研究上,许明耻认为,川剧了不起的地方还没有被四川人认识,就遑论全国和全球了。
[size=1.1875]“我们川剧走到今天,过去真正高档且具有表演艺术的戏,都被淹没了。”平时没有机会接触舞台,许明耻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川剧研究上。知识性的失传、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明耻感动痛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除了形式的传授外,他更希望将真正的川剧精品挖掘出来,进行研究,“这是我后半生最想完成的事。”
[size=1.1875]
[size=1.1875]研究之余,他自身也在做一些剧目上的有益尝试,英语川剧就是其中之一。锣鼓、唱法都是川剧形式,但是语言要换成英文。
[size=1.1875]“以前我教外国学生,他们都学四川话来表演。而英语川剧则不同,它要用英语表演,这很难,因为你要把戏曲语言在英文中找到对应。”
[size=1.1875]在许明耻看来,戏剧作为表演艺术,是随着时代进步的,不能拘泥在老旧的思想观念中,它必须要变。一些精美且完整的剧本以保留它的古典雅致为主,而丑角戏,则应顺应时代,反映出当代百姓的喜怒哀乐之情。
[size=1.1875]年过七十,许明耻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他虽然不能继续上台表演,但是谈起舞台,他心向往之。
[size=1.1875]“好的演员都有情感记忆,只要锣鼓声一响,喜怒哀乐皆在我脸上。”他自豪地说道。
[size=1.1875]【下期预告】
[size=1.1875]蓝光临,1935年生,四川广安人。川剧名角,工文武小生,师从曾荣华、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桥》、《石怀玉惊梦》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轰动首都,受邓小平、朱德、陈毅等人接见。剧评家胡沙题词赞扬他“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1990年至法国讲学川剧,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