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41|评论: 5

[转帖] 他们在毁麦田!青储小麦视频频现,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2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短视频平台流传着很多青储小麦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收割机正在收割尚未成熟,还是青色的小麦。据说,这样一亩小麦能卖1500块钱。

          所谓青储小麦,就是把小麦拿去做饲料,青绿饲料经控制发酵而制成的饲料。青储饲料有“草罐头”美誉,多汁适口,气味酸香,消化率高,营养丰富,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凡是可作饲料的青绿植物都可作青储原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0BB00C65CE246A11C216AC83667D23CEB9CF24E6_size6_w915_h162.png

  青储小麦,价格看并不占优势

  这样的视频,引发争议,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好好的小麦,都要成熟了,却去做饲料,太浪费了。

  其实,小麦的主要去向之一就是做饲料。数据显示,国内小麦供需多年平衡有余。从供给看,我国小麦产量总体增加,小麦常年产量在1.25亿吨至1.35亿吨,年度之间面积波动不大。从需求看,我国小麦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需求、工业需求和饲用需求,消费数量和结构呈现“食用稳、饲用增、总量增”的特点。

  农民愿意把未熟的小麦卖掉的原因很多。

  简单算价格,小麦收割后不低于1.5元/斤,加上一些补贴,似乎卖粮比青储更划算。但实际上,这个账没那么简单。农民按一亩小麦平均1000斤(往往达不到),每斤1.6元计算,成熟小麦的毛收入是1600元,但一方面,这笔收入还要等二十多天,而且,收割后麦粒要晾晒缩水、处理麦秆,这些都要增加成本。而卖青储小麦在收割、仓储等环节相对省事一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去年受秋汛影响,播种延迟的地区,小麦苗情不好,不能结穗或成穗但产量不高,提前收割小麦做青储饲料,农户也可减少部分损失,提早播种玉米或其他农作物。多出这20多天,能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入。即便不种玉米,这20多天干点零工,也可增收。

  所以,对农民而言,如果真有企业每亩1500元收购青储小麦,的确比小麦成熟后卖麦粒划算。不过,农民虽然愿意,但这个价格其实不太可能。

  用作青储饲料的主要是玉米,青储玉米的生物量一般是一亩3吨多,青储小麦的生物量才一吨多,而且,青储玉米营养要比青储小麦高。所谓生物量(biomass),也称植物量(phytomass),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亩地可以给牛羊吃的重量。

  圣牧乳业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过一笔账,1500元一亩小麦青苗,即使按一亩地产1.5吨生物量来算的话,一吨也得1000元,如果再加上青储,费用就更高了,而他们去年购买的青储玉米价格,才720元左右。

   4231CE2387E6A7F2809A34235889AB654AB8660A_size1977_w2048_h1258.jpg

  所以,饲料企业以每亩1500元收购青储小麦,成本还是太高,不会是常态,只是个别现象。

  自2020年以来,我国玉米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玉米、小麦价格倒挂使得大量小麦进入饲用领域,部分饲料企业已更改配方使用小麦。

  但进入今年以来,小麦价格开始抬升,特别是进入5月份之后,伴随着豆粕价格一跌再跌,国内饲料价格已经出现了回落苗头,部分企业有所下调猪料、禽料饲料价格,最高下降近300元/吨。在这种情况下,小麦也基本退出饲用领域。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今年小麦饲用总量,预计或在2200万~2500万吨,较上年减量接近一半。所以,在这个节点,大规模收购青储小麦,不太可能。

   028D0BE0ECDCCE2A1823944ACAD3DA0C6AA17F75_size7_w915_h162.png

  也许是一个“新媒体现象”

  所以,所谓青储小麦,有可能是个别现象。但它在短视频平台播放,触发了中国人传统的粮食焦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其他人看到这个流量密码之后,争相效仿,最后人们就会以为它是一个普遍现象。

  不过,青储小麦,成为一个舆论现象,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的粮食焦虑。

  舆论发酵后,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其实,早在“五一”期间,农业农村部就组织相关省份进行核查核实。近日,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储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部分省份也出台政策,禁止小麦进行青储售卖。比如,河南省发布紧急通知,严禁任何毁麦事件发生,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毁麦或将小麦用于青储饲料。

  这些规定,及时回应了舆情。

  夏粮收购是市场化的,农民愿意怎么卖是农民的自由。国家依法行政,就不会禁止青储小麦的买卖。正如此前青储小麦一直是正常的收获方式,不可能到了今年就突然变为非法。即便要担心粮食安全问题,那么,粮食安全是所有人的安全,所有人都应该分担,更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小麦的收购价格。而不是有人要安全,不管成本多少,让政府下令,让河南老农来承担。

   1F6F51AEF450020995A49A26DFBDD4F33684E31D_size483_w2048_h1291.jpg
DDD6194A73C3C45353A8F91C65D543DD8732C740_size8_w915_h162.png
  粮食安全是个“结构问题”

  其实,中国人不必对粮食太焦虑。

  1949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7斤,每天只有半斤多粮食,吃不饱。经过70年努力,到2018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2斤,翻了一番。中国人不仅可以吃饱饭了,多余的粮食还能用来酿酒、饲养动物,人们才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60年前,中国人均的肉类消费平均水平是4千克,直到1978年才增加到6千克。这中间三年自然灾害,肯定还降到谷底。到2017年,中国人均鸡肉消费约9公斤,猪肉40公斤。人均肉类(鸡肉+猪肉+牛肉)消费约54公斤。

  肉是要用粮食去换的。猪之所以成为主要的肉类来源,是因为猪从粮食转换为蛋白质的效率很高。便是以人类的残羹剩饭粗放养殖,它们也可以吃4公斤饲料长1公斤肉。科学方法、精饲料、好品种,甚至可以做到吃2公斤饲料长1公斤肉!

  所以,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中,就藏着粮食安全。大家没必要那么恐慌,成为让人收割的流量密码。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5-12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提高小麦收购价格,卖青储 每亩地的投入成本降低了,农民收益明显增加了,卖也别怨农民,让青储价格没有小麦成品价格高是根本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2-5-1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是这样的未来。

发表于 2022-5-1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