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家餐馆因用了“青花椒”三个字,遭上海一家公司索赔。此事经四川手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极大关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已关注此事,并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反映。
四川多家餐馆因用了“青花椒”三个字,遭上海一家公司索赔。此事经四川手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极大关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已关注此事,并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反映。
>>起诉方:无可奉告
记者联系到原告公司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对此事不作任何回应,公司也没有告知其如何回应媒体。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和商标局沟通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表示,青花椒侵权一事他们已关注。商标注册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负责,省市场监管局已向他们反映此事。店家也可以向商标局提起无效宣告,如果成功,万翠堂就不再拥有“青花椒”商标权。
>>律师:商标权是有边界的
“青花椒”能否注册为商标?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邢连超介绍,“青花椒”与“花椒”不同,“花椒”是一个通用名,而“青花椒”原则上不是一个识别度很高的名称,因此“青花椒”能不能注册本身就存疑。不过,即便注册了“青花椒”也可以申请撤销,商户可以申请撤销“青花椒”的商标保护。
四川集知正律师事务所禹佳律师认为,注册了“青花椒”商标,不代表万翠堂能要求其他餐饮企业停止使用“青花椒”一词。“商标权是有边界的,四川企业使用的青花椒并非是万翠堂的注册商标,其形状、设计、颜色都不一样。”
>>被起诉的餐馆:疫情下糊口已很艰难,哪里有钱赔?
邹先生、杨女士夫妻俩的小餐馆开在温江区大学城附近,因为邹先生的拿手菜就是做鱼,所以2019年开业时就把“青花椒鱼火锅”写上了招牌。然而,他们没想到,厨房里最平常不过的调料“青花椒”却给他们招来了一场官司——他们被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起诉,理由是侵犯了其商标权,并被索赔3万余元。
杨女士介绍,餐馆开业于2019年秋天,营业3个多月就碰上新冠疫情,之后疫情反反复复,生意也因此十分惨淡,请不起人,所以丈夫负责买菜、掌勺,自己负责杀鱼,70岁的父亲负责卫生,靠小店勉强养育两个小孩。“你看,现在中午十一点半了,一桌客人都还没有,晚上也就坐个七八桌。今年鲜鱼涨价那么多,我们菜单也没涨价,自助鱼火锅20元一个人,要是客人吃上3斤,我们就会亏本。”邹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称小店的利润非常有限。
“我们顶着疫情压力养家糊口,他们(万翠堂)就出350元钱的案件受理费,就要我们给他3万元,你说我气不气!”杨女士感叹,自己和丈夫都是没上高中的文化程度,要跟对方的律师团队对簿公堂,实在艰难。
龙泉驿区馋猫鱼火锅店由于在店招、外卖店铺名称中使用了“青花椒”标识,被判赔偿上海万翠堂3万。
馋猫鱼老板张卫(化名)觉得太多了,他的火锅店2019年底开张,一开张就遭遇疫情。本来就是夫妻店,没有请小工,加上父母,一家四口忙里忙外维持生活。“疫情下的餐饮人,要卖多少鱼,流多少汗才能赚3万呀!”张卫很无奈。
张卫的妻子很不理解,法院承认“青花椒”属通用名,但不是饭店的通用名称。“要证明青花椒是饭店使用太难了,就像证明我妈是我妈一样。”
(四川手机报调查组)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热点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