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17|评论: 11

探秘:成长环境导致家庭心理教育缺失是主因,杜绝悲剧发生需各界综合治理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12-20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视·追踪·回音
======



      探秘广安学生跳楼事件:
     成长环境导致家庭心理教育缺失是主因,杜绝悲剧发生需各界综合治理
               谢歌说事


      昨日,本坛一篇题为“广安今年连续发生多起学生跳楼事件引舆论质疑,教育局必须要拿话来说!”的帖子引发网友关注。

      我们一直在思考,学生跳楼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此,谢歌说事带着诸多疑虑,抽出时间,与广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我们在关心关注学生跳楼事件的同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对本地各个校园情况进行了走访。同时结合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舆论关注度比较高的学生坠楼事件进行了分析。我发现,学习压力让学生自我价值感缺失,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性格缺陷等,都有可能导致抗压、抗挫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出极端行为。

       回到广安本地,近段时间各个学校相继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经过多方了解并证实,总结一下这几起学生自杀事件主要原因:

      一是成长环境导致家庭心理教育缺失;
      二是青春期年龄导致抗压能力较低;
      三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性格缺陷。


图2.png
      图片来源:广安某中学

       近年来,在校学生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广安市教育系统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处于10岁至20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成为自杀或自杀未遂的主流人群。现实生活中,一些悲剧的发生,让正处于花样年华的玫瑰,过早凋谢,给人生带来不幸,给家庭带来痛苦,也给社会造成损失。市教育局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表示,广安各级教育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确定的大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现实环境。

     一是在全市各校区要求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丰富学习生活,广泛开展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需求的各种活动,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教育,为学生创造能使自己身心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是要求全市教育系统所有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要符合教育学的原则;要用心理卫生的要求严格训练我们的教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尽量排除任何诱发、增强及扩大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学校、社会环境。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学生的必修课,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建立可信赖的人际交往关系;教给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如系统放松法、焦虑转移法、情感渲泄法、自我暗示法等;将珍惜青春生命、憎恨自杀行为作为一个基本价值观念,根植学生头脑。

     今年以来,广安各地学生跳楼事件的发生,虽并非完全的学校责任事故,但是,我觉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有的学校在校园安全工作中的责任缺失。因此,我们希望,学校一定要永远把娃娃们的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

     昨天,谢歌说事在与广安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市网信办负责人及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的“长谈式”对话中,深刻感受到了广安市区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抓好教育工作的赤诚。我给他们所称“一些事故因为涉及保护未成年”等诸多因素不可对外披露的方式表示理解,相信各位网友也能够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做法。同时,我也作了一些建议。比如,早期诊断与发现学生自杀的苗头,通过各种方式,早期并“危机介入”师生的日常生活点滴,同时告诫老师要强化自己本身的“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敏锐发现学生的异常反应。一是从学生的语言上诊断发现,如“活着真没意思”、“干脆死了算了”,或突然沉默,或词不达意等;二是从其行为变化来诊断、发现,如逃学旷课、突然不回家,或不与人往来,成天关在屋子里等反常行为;三是从个别学生身体征兆方面去诊断发现,如失眠、躁动不安、情绪低落、无食欲、极度疲乏、体重下降、生理功能紊乱、自律神经失调等。一旦发现有自杀苗头,应立即与家长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社会支持系统,进行重点心理援助,释放不良情绪,疏导心理死结,并及早调整其生活环境,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进行心理辅导,避免事故的发生。

       实话说,杜绝一切悲剧的发生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格局。在对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和部分学校负责人的走访中,谢歌说事还了解到,优化学校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心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天下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们给孩子产生压力的另一个重要压力源,这一点,家长们尤其不可忽视。因此,谢歌说事以为,首先,家长要适时调整期望值,针对自己孩子自身的情况,找出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否则,除了增加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外,别无他利;二是调整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家长要重视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在沟通中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孩子,这样的话,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而且还能帮助、支持孩子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以身作则地让你的孩子勇敢面对各种挫折,培养起热爱生活的勇气。

      对方表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反躬自省,强化理性认知,遵循教育原则,创造良好氛围,用正能量感染熏陶学生,达到预期效果。

图3.png
       图片来源:广安某中学

      综上,在了解了广安各地学生自杀事件背后的原因,我们,教育局、学校,以及全社会所有的这个“责任”就逐渐明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我们一致认为,教育部门要在抓好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一些特殊家庭、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关心与关爱,对他们进行爱心倾斜,对筛查出来的有心理缺陷的学生要及时干预,学校和家长之间要互相加强联系,改变教育理念。网络舆情部门也要与热心网友多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舆论要尽量的,多发出正面的声音,紧跟今天的新时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让我们一起守护教育的初心,让莘莘学子、心智健康、学业有成,家长放心,家庭充满温情,社会和谐进步,祝愿广安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0 08:21
解决的方式就是安装防坠网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0 08:34
学校老师、家庭及首诊医生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应嘱看心理医生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0 08:35
安铜墙铁壁也不能防坠楼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0 10:07
近日,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抑郁症有年轻化的流行趋势。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是相关部门应当下青少年抑郁形势而建立的保护机制,也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家长对“学生抑郁症筛查”愈发重视。特别是在不久前发生“上海长宁区小学生抑郁筛查”事件之后,有更多家长为此感到不安。



图片


作为家长,

您对青少年抑郁症了解吗?

您认为对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是必要的吗?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您有哪些担忧和期许?

面对抑郁症越来越年轻化、普遍化,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朋友应该怎样做?



图片


本期的互动话题与您共同讨论对“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的看法。

欢迎广大家长朋友们在评论区为我们留言。我们将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留言,刊登在2022年3月刊的“读·作·编互动”栏目,并赠送您当期样刊2本。

发表于 2021-12-2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把娃娃带在身边,在务工地就读。给予在务工地就读的子女适当的教育费用补贴。

留守儿童需要的不是关怀,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可以转化为娃娃对生命的热爱,对亲情的重视。

在过去,身之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指令,连理发都是不行的。何况如此不珍惜生命?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2 13:39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2 13:42
以玛内利 发表于 2021-12-20 21:24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把娃娃带在身边,在务工地就读。给予在务工地就读的子女适当的教育费用补贴。

留守儿童 ...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把娃娃带在身边,在务工地就读——如果没有学区房,你说能不能就读?户口在老家的种种不便、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这些问题用鼓励可以解决掉吗?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2 23:11
如果一个学生心理有问题,学校有没有责任去发现并进行辅导?
一些人已经把学校当成一个单纯的“学教科书、考试升学的地方”了。什么是学校?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最基本的责任和功能。一个学生困惑到要跳楼自杀,有人只字不提学校、完全归罪于家庭说得过去吗?那学校和老师解的是什么惑?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3 08:38
学习考试不好,不是学校没教好,怪家庭教育没跟上,你看还有几个上重点的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4 09:03

办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学校一点错没有,也不刀刃向内,也不追责,全是家长的错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5 16:06
教育系统荒唐的形式主义多了,教师天天填资料,学这学那,强迫家长参加各种答题活动,如防毒,xⅹ平台,给ⅹx一封信(目的收4块多钱),他们统计了的,除畜牧局没给学校学生老师布置任务外,其他的都有,教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用在应检上,哪有精力教学?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