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东方电影学院的宋老师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授课内容被她的学生举报了,随即被学校开除,此事引起了热议。网上双方不断撕裂、争论,到现在还没有平息。
宋老师说“当年日军确实在南京做了反人类的行为。为什么他们会做出如此反人类的行为?我觉得要特别去研究,特别要研究的一点,当年的侵华日军到底在南京杀了多少人?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30万人是从一个人的笔记里面大概估计的,也有估计3000的,有估计2万的,有估计50万的,有估计7万的……”
现在多说无益,明哲保身特别重要,我知道南京遇难者中至今有1万多人有名字的,支撑30万这个数据来自哪里,我没有专门研究,吴钩本不想讨论此事。只是,毕竟宋老师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是历史范畴的问题,好歹吴钩也是一个幼儿园历史教师,不得不说几句话。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0多年了,宋老师没有否认“当年日军确实在南京做了反人类的行为”。她只是认为30万这个数字没有证据来支撑。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三十万以上铁证如山”。可是,虽然铁证如山,并不是所有铁证是所有老师能知道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历史的海洋浩瀚无边,老师千千万万,每人的见识自然各个不同,如果宋老师真并没有看到铁证如山,她能胡说八道吗?而且,如果老师只会照本宣科一定是好事吗?这样的老师一定称职吗?怎么能给老师扣上“妄加揣测,为罪人开脱,抹除民族苦难,枉为人师,枉为国人”这样的大帽子?
其实,历史上的铁证如山随着时间的检验变得不再“铁”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写道“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谓铁证如山,都知道阿房宫是项羽烧的。可是,2016年经过考古队多年的发掘、考古,却发现阿房宫其实没有建成,也不存在火烧过的痕迹。
再比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霸陵在白鹿原上面。元代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中记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可谓铁证如山。最近,经过考古发掘发现,汉文帝霸陵所在地为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这一成果颠覆了自元朝起700年的史学界普遍认知,也破解了汉文帝陵墓位置的千古之谜。
历史需要研究,历史研究属于学术范畴,学术最需要质疑和不同意见。如果不许质疑哪来铁证如山?如果给质疑者动辄扣上“妄加揣测”、“造谣”,甚至上纲上线扣上“精日”、“辱华”等更大的政治帽子,如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果做不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宋老师质疑南京遇难30万被处理了,那么,许多人一直质疑“扬州十日”死了80万,质疑张献忠在四川屠杀了300多万,质疑太平天国战争致使中国减少两亿人。反而洪秀全、张献忠登上了农民起义英雄榜,“帝王戏”在央视上再三上演被美化,有几人被处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