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驰归成都”引发的遐想
这次关于私奔码头的讨论,大家都注意到史记中“驰归成都”的记载,从“驰”这一个字基本可以确定,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不是去码头乘船,而是骑马或者乘马车。但是,人们对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到底是骑马或者乘马车离开临邛,还有些纠结。不过如果再深入仔细研读史记,这个纠结将不存在,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他们不是乘马跑的,应该是乘马车跑的。为什么呢?史记中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到了成都之后,生活陷入窘境,卓文君提出回临邛,“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这一段话说得是,他们一起回到临邛,把车骑都卖了。然后盘了一个酒店,开始卖酒。车骑,就是马车,相当于现在豪车,这“车骑”显然不是司马相如的,他是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哪里有“车骑”。这“车骑”,应该是卓文君家的,其实就是他们乘坐它从临邛私奔到成都来的。现在他们又乘着这架马车回到临邛,并用它变现,买了酒铺子。于是才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 现在可以推想他们私奔的过程了。“文君夜亡奔相如”,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但那天晚上,卓文君不是像西厢记崔莺莺那样,羞羞答答,一个人就进了张生的房间。卓文君更像《达坂城的姑娘》那支歌里唱的那样,是“赶着马车来”的。卓文君应该是偷开了老汉儿马车,到了都亭,接了司马相如,然后向成都奔去的。我还怀疑,卓文君为了保密需要,马车并没有请驾驶员,是她亲自驾驶马车前往的。当我想到卓文君驾驶马车在星月之下飞驰的时候,我觉得,卓文君不只是文人们塑造的弱美的才女形象,还有几分英武之气。她与司马相如相识相近以后的很多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夜奔成都,卖“车骑”,开酒铺等大动作,都是卓文君筹划和实施的。体现了卓文君有一种一般女儿没有的敢担当,有魄力的气质。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二人世界里,卓文君真正成为一家之主,这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中给人印象深刻,最为浓墨重彩部分。 当司马相如想方设法追求卓文君的时候,卓文君还认为自己配不上。但当卓文君驾着马车接司马相如夜奔成都,当在临邛酒铺子里当垆卖酒的时候,人们对卓文君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 最近,凤求凰公园里塑了一座铜像,四马高车,里面坐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口子,他们志得意满,喜气洋洋,前面还有一驭手,为他们驾驭马车。这是他们飞黄腾达时的写照。我相信,在那个夜晚,当他们自己驾驭车骑,驰归成都的时候,他们的马匹肯定没有四匹,他们的心情,可能有几分喜悦,但也有几分紧张。 驰归成都,对他们来说,痛并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