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482|评论: 6

[第一时间] 为什么应用科学研究高校落后于企业集团?

[复制链接]

为什么应用科学研究高校落后于企业集团?
         因为,企业集团的研究实验院所,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十分激烈。
         所以,基础理论成果多产生于高校,而技术应用学科成果直接产生与企业集团。
         这一现象说明:
         应用型科技高校专业,只有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确保高校应用学科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比如,《西安交大校长:我们感到恐惧!》https://mp.weixin.qq.com/s/t-a3gkOrgEu-9WYWIQgkzQ?from=singlemessage&scene=1&subscene=10000&clicktime=1638797125&enterid=1638797125
232_110919_343c2f8f37ed86a.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12-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专家主要是企业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04: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资料整理
http://m.chinavalue.net/Biz/Blog/2016-5-9/1259344.aspx?from=singlemessage
          1996年起,江苏省教育学者率先在网上发起讨论新型半工半读教育,得到许多论坛海内外朋友和学者支持和讨论。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已经成为半工半读自力求学普及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政府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促成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半工半读自力求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现代职业教育道路。
         简言之:通过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协作办学或者项目开发,促成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半工半读自力求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现代职业教育道路的新模式。
m.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04: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企校合作模式需持续创新-中国航天报-手机知网 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CHTB201707190031.html
已经取得教育领域社会共识——
校企合作定义:通过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协作办学或者项目开发,促成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半工半读自力求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现代职业教育道路的新模式。
G1f02W47wMf3SKYQ.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15:1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职学校的加强要从社会就业和分配政策找出路
          上世纪80-90年代,许多家长认为上中专比上高中实惠,因为中专毕业国家分配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工作,享受国家干部或者技术助理员待遇。
         而高中毕业只有升大学这一条独木桥,否则普高毕业只能回家当农民,外出打工没有专业技术,只能做体力劳动的简单工作,比较中专毕业的技术干部待遇悬殊。
         因此,初中毕业地方统一会考,考分高的学生都被中专学校录取,考分低的学生才被高中录取。
         由此可以判断,中职和高中毕业后社会就业待遇是中考分流的决定因素,解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难和分数低的问题,只能从中职毕业生就业难和待遇低这个问题的解决着手。
         从宏观来看,1993以后全国企改强力推行,中职毕业学生没有分配到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的可能,公有制企业抓大放小人为制造企业破产,企业职工和普通干部下岗和买断工龄形同失业,企业普通职工和干部与高管年薪收入反差悬殊,企业退休技术干部与政府公务员待遇越拉越大。
          与此同时,1995年以来,农村中小学生失学每年400多万,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严重滑坡,中专和中技招生难毕业就业难成为中职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为此,1996.10.10我向国家教委王明达副主任写信,提出“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救助失学青少年的建议”,2002年向全国两会提出“西部开发在老少山边穷地区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优先实现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案,然后在国内外网站展开新型半工半读教育的持续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20: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才、天才和教育问题

生物遗传,同时基因具有“保守”和“变异”,“保守”继承种群的共同性,“变异”是种群的(环境变化)适应性(发展)需要。

“保守”和“变异”,都接受环境变化的选择,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物种因此进化。

生物器官和外形的畸形,是可见的基因“变异”。某些无外形变化的变异,特别是大脑组织和功能的“变异”,就成为人的潜在素质或称“个性”。

所以,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标准化,“潜在能力”和“个性”感官难于探知,甚至自身也无感觉。只有在多种环境,自主反复实践体验中,得以表现和感知,个性与环境产生耦合或共振,鸡立鹤群或别开生面。

生物的“变异”,大多数不适应环境或发展需要,所以外在可见的畸形器官都被视为病态,生物的进化是十分缓慢渐进的。

不可见的“变异”,对生物而言也有“有利”和“不利”之分,也只能在反复生存实践中,得以表现和扬弃。比如,腺体功能的亢进就成为疾病,超强的记忆功能就叫才能,或称“特异功能”。

特异功能,如视觉有百步穿杨的功能,嗅觉细胞特别发达,形象记忆特别牢固,超大数据心算快捷等等,都具有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可谓天下奇才。

很明显,这种“奇才”,是人的遗传“变异”的生理先天潜在素质,特殊机遇的发现和表达,是不可迁移和复制的。

有人把特异功能的卓越表现,称作“天才”甚至“爱因斯坦的大脑”,是不合适的。因为,“天才”一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艰苦卓绝的科学实验或社会活动取得非凡业绩的评价。

那么,怎样发掘人的潜在素质,发现和培养钱学森世纪之问提出的杰出人才呢?对此,我们多年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现代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新设想。

钱学森世纪之问最大挑战:怎样识别巨大创新潜质人才?
www.mala.cn/thread-16334271-1-1.html
发现人才的途径:
全民普及教育+自主学习和实践+宽基础活模块+自由选择组合+宽进严出=>独立思考+互助合作
IMG_20230106_1006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4: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科研实验与理论的感言
         物理和生物,是两个极其活跃的科研领域,成为当代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自然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理论往往成为科研导向,成为新领域新阶段科研实验的闸门。
         但,理论的突破必须以既往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有对权威理论有所突破或者修正。当这个新的理论的提出,尚未得到新科研实验和事实所证实就只能叫假说,数学领域叫未解难题。只有得到科研实验或事实证明的科学假说(预言),才能被科学界承认为新的权威理论。
         所以,科研提倡发散思维,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思考,对科研实验出现的疑难现象“大胆设想”,然后必须千方百计通过实验或考察求得事实(实践)的“小心证明”。
         这就是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的基本过程,理论的先导与实践的验证反复进行螺旋式上升,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到再实践,反复演进不断深化或扩展研究深度与广度。
         理论研究工作者大多都是前沿科研实验的操控和一线实践者,他们能够最早探索和发现科研实验出现的新现象(事实),从而引发新的思考和构想。
         因此,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最前沿有突破的科学研究实验工作者,必须参与和接触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环境的工作项目,才有望产生科研实验领域的突破性理论和实践重大成果。这就是当代自然科学专业名校高材生,发达国家留学深造往往留而不归或者归而复返的基本原因。
         如果离开最前沿科研实验设备和环境,无法得到最前沿科研实验进展信息和资料,那就可以转向科普和科幻的研究和写作领域,也可以为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和推动科研和生产力发展做出贡献。
b3a3qy9c.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