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之议——六下《石灰吟》
教材 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石灰吟》,56页: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 只留清白③在人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浅析 “清白”释义似失诸偏颇。 “清白”的“指高尚的节操”之释义,未涉咏物,只及言志。这样注释,与整首诗的格调不一,因为《石灰吟》无一句不是既咏物且言志的。《石灰吟》之咏物言志,其咏物,石灰生产过程及用途;其言志,指作者本人经历、意向、决心。咏物是基础,实写,客观,具体;言志是灵魂,虚写,主观,抽象。且看:
千锤万凿出深山——咏物之状锤凿开采,言志之指历经锤炼。 烈火焚烧若等闲——咏物之状猛火烧制,言志之指不惧艰险。 粉骨碎身全不怕——咏物之状碎裂成粉,言志之指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物之状成品纯白,言志之指清白做人。
教材的注释只执一端,不利于师生准确理解诗意,也不利于引导师生全面地正确地看待问题。 再说,即使是只及言志,也不止于第四句。第三句之“浑不怕”,第二句之“若等闲”(第一句弱些),全是人的思想、情感而非石灰的特质,也不是石灰的意识。既如此,何不一视同仁,也一并作出言志方面的注释呢?
笔者于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