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发布了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IT从业者被官宣为“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官方认定的“打工人”。
“新生代农民工”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称,“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官方定位:‘码农’本农了”。
对于网友的调侃,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华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自信。“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是国家为了统计方便,把某一类特征的人放到一起,实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一种,本身是没有贬义的。”她表示。
张丽华分析道,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身份让一个人接受并认同,甚至为之骄傲。它不仅仅是跟高学历、跟高收入挂钩,而是这些职业对社会的科技进步所起到了作用,比如航天人。
以前大家更在意的是,你个人生活的好不好,衡量的标准是想吃什么是否就能吃上,或者说你上班焦虑不焦虑,对自己这份工作到底满不满意,但现在发生了矛盾转移。程序员这个群体之所以自称码农,是因为每天很焦虑,而且生活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张丽华表示,这是城市化和市民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国家要搞的现代化,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城镇化水平?实际上城镇化水平最终要落实到居民的市民化,就是你要变成这个城市里的市民,你才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己心理上的身份感。
近日,昆明一名农民工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去昆明一家耐克专卖店买衣服,被营业员歧视,又引发了热议。
所以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确实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心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