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00后大二学妹拍段子月入70万#的事件登上微博热搜,讲述的是:就读于湖北大学新闻专业的00后大二学生王志欣,由于喜欢看短视频,便和小姐妹在宿舍拍段子上传网络,没想到收获了600多万粉丝,实现读书时的财务自由,不仅自己交学费还成立工作室给学长学姐发工资。
首先表达观点,我并不赞同媒体大肆宣传自媒体成功案例。
首先,当下的社会就已经偏向浮躁了。我曾经在一个媒体论坛上,听到一个大学老师说,不少学生都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网红。而且,据我所知,新传如今已经成为考研热门,也是跨考大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媒体行业呈井喷式发展,毕业后择业选择更多,再不济自己利用空闲养号,一个拥有十万+粉丝的自媒体账号的广告收益也高于一般的打工族。
正如热搜中的女孩,月入70万,这是大多数打工人望尘莫及的,“高收入”让人眼红。而另一方面随着短视频全民化,自媒体长期以来在公众印象中代表着“低门槛”,似乎人均都有机会成为网红。如此一高一低的对比,引发了大量的人趋之若鹜。人人都想当明星,人人都想当网红,整个社会风气也就越来越浮躁。
其次,媒体报道中容易偏差。我也并不否认了这个零零后女孩是凭借的自己努力与对短视频的专研精神才获得如今成绩。但微博上的那条微博热搜新闻,整个文字以及视频内容的描述的重点都放在了最终成就上,而弱化了过程的“不容易”,从而很容易让公众误以为只要时机到了,成为网红就很容易。而且主人公还是一个学生,但是新闻在报道中并没有平衡好她好学生的身份,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容易带偏其他学生。
另外,网红的高收入被宣传放大后,会进一步刺激部分人群对流量的追逐,以至于为了流量一再降低道德标准,一切为流量服务,一切向钱看齐。
而最后,只留下一个谣言满天飞、日常口水仗、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