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南充城市未来 社会主义的核心特色是聚集资源办大事,一切服从国家政策。当国家聚焦发展和创新,聚焦和世界接轨,就要把全部的资源聚集到一些主要城市,让这些局部地区有资源和人才的浓度优势。等国家再发展十年二十年,工具的进一步发达,科技对各行业人的改造进一步深化。人就不一定在物理距离上聚集了。现在的5G能够跨城市控制机器做手术。直播等很多行业已经不依赖于大城市。未来的稀缺资源就未必是大城市的浓度,可能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了。如果任何地方我都能创作出差不多的价值。那肯定呆在哪里开心我就呆在哪里。科技让人才聚集到城市群,更强大的科技又将让人才落叶归根。国家现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特大城市群,南充正在其中。南充,川东北重镇,应紧跟国家政策建设成渝经济城市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西充也应积极成为参与者,共同发展。 现在西充南充很多人,结婚生子已为人父,然而由于工作在外地,基本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回家看一看。孩子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起,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喊爸爸,第一次走路,全都完美错过。中国大城市远没有那么强的消化能力,这些年大城市开始抢人,是因为城市资源不足而非过剩,官员需要政绩,政绩需要大量的钱来实现,钱从哪里来?收税加卖地。所以大城市抢人正是吃准了大多数来落户的年轻人没能力长久定居下来占用资源,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一定不会顺心满意,怀着发家致富出人头地的梦想跑到大城市,给大城市交几年税,当几年廉价劳动力,拉动了大城市的GDP,和数十万小伙伴们一起给领导创造下政绩,最终发现实在赖着不走这辈子都没啥指望,毕竟房价和消费都太高了,也就可以滚回老家县城了,这也是国家农村土地30年加再一个30年不变的根本原因。大城市对人口的吸收能力并不够,大城市一年净流入几十万人,输入人口从难就业到将就就业,大多数人专业都不对口,薪酬达不到预期目标,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上学看病出行各种拥挤,学校医院排大长队抢资源。这些大城市吃不掉体量数倍于自己的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中国的县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城市化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到头。只要你觉得这个国家还有未来,这些县城就有未来。城市始终需要本地年轻人不放弃才能有希望,自己都放弃了,谁来帮你们建设。很多人只看到了经济上的未来,忽略了一个地方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经济,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经济,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小县城不但有未来,而且有着和大城市一样光明的未来。鹤岗只是能源开发完了,又没有历史文化底蕴,没落并不奇怪。小县城并非如那些大城市人士所说层,的那样处于底而是处于中国治理结构的中层。县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层面,向上,可以承接周边如恒星一般大城市溢出的能量,向下,可以提供广袤乡村所追求的更为美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医疗,更好的体制内外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和地域,在经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形成了许多能量不一的能级,每个能级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这些落差能够生成巨大的发展势能,不管是乡村人士向上,还是大城市人士向下,唯一能向他们提供支持环境的,只有县城。如果只论生存,小县城这种接受小农经济,充满熟人社会的地方(什么都要关系这点很不好),反而具有比大城市更为适宜的生活环境,乡音环绕,出门即有熟人相互问候,不管是小区还是马路上都很容易找到人聊天(西充老话叫打得上八),当然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的。在抵御风险方面,更是完全超越大城市。当然,小县城官僚主义严重,做事情需要托关系,不过社会发展进程是往前进的,希望小城市领导者们有改革的决心,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回流。西充南充近些年人口外流严重,是时候改革发展动起来了。人类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当经济下行,失业横行,物价飞涨时,小县城会是人们从组织上和从经济上进行抵御的最后一条防线,如果防线崩溃,大量的人口会遁入乡村,当然,在不排队这种可能性的同时,我们希望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不幸遇到战争或者特大自然灾害,小县城作为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初级产物,仍将发挥其不可或缺的影响力。一个国家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意识,再绚烂的花朵也必须依托扎根于土地的庞大根系,小县城的未来,和大城市一样光明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