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近日,济南中院原副院长孙永一等三位法官的受贿案接连被曝光,由此引出64名律师涉嫌行贿,部分行贿律师在律协任职或曾任法官。
案件曝光后,行贿律师也应被追责成为舆论焦点。对于自己的“行贿违反行为”,多位涉案律师表示自己并不认可。有的认为自己送礼并非为个人利益,有的则认为送礼只为推进司法进程,并未妨害司法公正,不属于“行贿”范畴。
6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永一受贿案一审宣判。根据判决书,一审法院认定孙永一24年间共收受50人贿赂,总计549万余元,其中有24名行贿者是律师。最终,法院判处孙永一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0万元。
在行贿的律师中,山东盈德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建新行贿金额最高。2012年春节前至2019年3月,孙永一先后11次收受李建新所送的87万现金和价值3万元的购物卡,共计价值90万元。
孙永一受贿案曝出后,两位济南中院法官乔绪晓和戴伍建受贿案的判决书接连被曝光,前后三名法官受贿案涉及64名律师行贿。
乔绪晓案的一审判决书显示,2008年9月至2020年4月期间,乔绪晓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提供帮助,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共计112万元,37名行贿者中律师有24人。
另一位受贿法官是曾任济南中院执行庭副庭长的戴伍建,经法院审理查明,2005年6月至2020年4月,收受财物价值共计137.4万元,36名行贿者中律师有16人。
同一个法院接连三起法官受贿案被曝光,涉案律师多达数十人。但不少被点名律师并不认可“行贿”定性。
山东辰静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静给孙永一“送礼感谢”的案件,是一起股权纠纷案,涉事公司为济南中加公司和润华公司。二审败诉后,润华公司负责人陈罕频请求陈静帮忙,请托法官孙永一,为润华公司在案件办理等方面提供帮助。
2015年1月5日,济南中院作出再审判决,时隔5年后,润华公司胜诉。2015年3月,陈静替案件当事人转送了10万元给孙永一。
“我当时是出于正义感想帮助实现公平正义,所以打了一个电话,当时就打了一个电话。”陈静称,“2014年的事,并不是我代理的案件,我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去打招呼。”
此外,张慧是向济南市中院执行第三庭副庭长戴伍建输送利益的律师之一,但她认为送钱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行贿。根据张慧的陈述,她的一位同学打赢了官司,案件执行时基层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的款项,为了早日拿回资金,张慧帮同学请托戴伍建。
“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请求加快推进一下进程,并没有妨害司法公正,更未损害任何他人、社会或国家的利益。”事后,张慧为了表达感谢,宴请戴伍建并送了2万元。
而泰和泰(济南)律师事务所王世莹也被卷入乔绪晓案中,判决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春节前,乔绪晓4次收受王世莹给予的购物卡,价值共计8000元。
“王世莹年轻时在中院做书记员,乔绪晓是他的老师。他为了表示感谢,逢年过节给乔购物卡。”张慧认为,这8000块钱是单纯的人情往来,并非行贿。
三份判决书中,律师向法官输送利益的直接动机,包括维系关系、介绍案源、推动执行、干预案件审理等主要情形。每种情形之下,都有涉案律师或法官辩解称相关利益往来不构成行贿。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64名涉案律师中,有至少25人在山东省律协或济南市律协任职。
如山东环周律师事务所主任黄金华,他担任着山东省律协金融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济南市律协顾问委员会主任、济南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判决书显示,2000年春节前至2020年4月,孙永一在其办公室等地先后34次收受黄金华所送的3万元和价值13.7万元的购物卡,共计价值16.7万元。
此外,山东众英律师事务所主任范作民、山东海右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玉明等,均在判决书显示之内,他们除了律所主任之外,也分别担任着律协和社会组织的多项职务。
值得注意而,涉案律师呈现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有至少5人曾是济南中院法官。例如,山东舜天律师事务所顾问王德强,他曾法院系统工作三十多年,他涉嫌在2019年向乔绪晓行贿5万元。
为何大量涉嫌行贿律师都有律协或法院任职背景?因为无论担任官方职务的“红顶”律师,还是从公检法辞职出来的律师,都比普通律师有更多的与司法人员熟稔、进而行贿的便利条件。此外,律师常年要和法官打交道,而且作为懂法人士,行贿方式可能会比较隐蔽,被发现后也更懂得如何申辩、回避风险。
“中国是人情社会,律师行贿法官,不一定是谋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可能只是推动法官公正办案……法官中流行‘徇私不枉法、枉法不徇私’的潜规则。法官如果收钱了,就不敢在案件上徇私,更不敢枉法裁判。”这段话出自于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副处长黄应生之口,此话一出,引起不小争议。
什么时候做律师帮人打官司赚钱,靠的不是扎实的法律功底,也不是案件本身有多大胜算,而是所谓的“人头熟”的优势?什么时候法官不收钱徇私枉法,收钱才能公正裁决?这种说法简直是颠倒黑白,滑天下之大稽!
如果明显能打赢的官司,有些当事人未必愿意花钱请律师。想必只有那些没什么胜算的官司,通过正常途径打不赢,才需要花大价钱请这些司法掮客帮忙搞定法官,让法官明目张胆地为其徇私枉法、颠倒黑白。
当不良律师成为腐败“催化剂”,与法官形成腐败“默契”、分成“行规”,联手作案,必然严重损害当事人利益,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将不复存在。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