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青藏公路沿线再现巨大露天垃圾带,长约200米、宽约20米、高约5米,对高原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新闻引发网络热议,迅速登上了热搜,青藏高原的人为垃圾污染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相信一提到可可西里,大家脑中都会立马浮现出一幅雪山草原藏羚羊奔跑的绝美画面,实际上在广大国民心里,可可西里早已成为青藏高原的符号,同时也是很多人盛放理想的净土。
但净土却成为了垃圾场,新闻里的图片十分触目惊心,与众人心目中的净地相去甚远,新闻里描述“塑料、金属、纸箱,甚至死牛、死羊,臭气熏天”。尤为严重的是,这条巨大的垃圾带,还在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长江源园区范围内。
可可西里和青藏公路沿线的垃圾污染,并不是最近才开始严重的问题,早在2003年开始,就有专家和媒体发表文章呼吁重视青藏公路沿线的垃圾污染,随着游客的增加,后来几乎过段时间就会有媒体报道。
而当地对此的治理也是疲于应对,比如2019年9月青海玉树就组织了约400人的队伍,在青藏公路不冻泉、五道梁等地点,捡拾和填埋了大量的露天垃圾。仅仅过了不到两年,在该区域又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垃圾带。
高原的垃圾污染局该如何破?
该区域以前是无人区,垃圾的制造者,一是游客,二是为游客服务的宾馆饭店等。就像新闻报道里讲的,对于没有垃圾处理场的传统无人区,杜绝垃圾带出现的措施只有两个:防止和清理。
防止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不可行,并且只有防止才是最轻松也最可行的方法。对于游客,每一个人必须要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出该区域,并把垃圾带到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地区。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完全是举手之劳,但是如果都是随意丢弃在无人区,那么堆积起来的垃圾的清理,就将变成一个巨大的难题。
对于该区域的服务业,应该制定严格的措施规范垃圾投放,每天把产生的垃圾交由过往的车辆带出该区域,并在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区域设点接收带出来的垃圾。
同时,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十分必要,乱扔垃圾的成本太低了,让很多人无法管束自己的行为。重拳出效果,希望能用法律去震慑那些破坏高原生态的行为。
图片来自于经济观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