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生活中,类似问题比较多、泛、广,多得让你无法回答,泛得让你无从下手、广得让你无法回避。
抛开“提问党”,也就是为提问而提问的人。如果你真想找一个律师,一个适合自己的律师,那我个人觉得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温馨提示:本人也是律师,但绝不为个人说话,同行也不要喷!)
1.当你决定向律师咨询之前,请你了解自己的案件种类
只有了解了案件种类,自己所涉案件属于哪一类型,才方便你有针对性地寻找律师。
律师如医生,医生有科室之分,律师有领域之分。如果你的问题比较专业,尤其是行业性比较强,那么,你最好找擅长这一领域的律师。举一个比较夸张一点的例子,你明明涉嫌一个刑事案件,但你去找一个专门打合同纠纷的律师咨询,不能说该律师就完全不懂,但至少不那么擅长。
当然,前提是你的问题比较专业、行业性强,但假设你所涉及的问题属于一个律师的“普及”性问题,作为一般的律师都可以咨询、解决,那就没必要考虑那么多。毕竟,律师拿证也不是想象那么简单,不同领域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
2.当你决定向律师咨询之前,建议你上律师事务所或网络上了解一下这个律师
到律师事务所,似乎有点为难,至少时间、精力上多浪费一些。作为当今网络时间,我想以网上查询为基础(之所以是“基础”,是因为你委托案件的时候还是要与律师见面的,并作出进一步的了解)比较合适。了解哪些基本情况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专业性、活跃度等方面考虑。
(1)这个律师是不是做这方面的案件的?有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该律师明明擅长刑事案件,你偏偏去咨询民事纠纷委托。一再强调,你的问题,涉及行业比较专业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是普及性问题,你可以随心咨询,看得惯哪个律师,就找哪个律师。
(2)这个律师是不是“活起的”?是不是处于“死机”“发卡”状态
通常,每个律师都有其呈现、展示的平台,比如网站、公众号、自媒体等。除了看其理论展示,更重要的是看其典型案例的呈现。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数据上看:一看时间,二看数量,三看类型。
首先,看其文章上传时间。不管是哪个平台展现律师风采,时间很重要。如果他这个平台,文章显示长年不更新,都是八百年以前的文章,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学习,也不能说其不专业,但至少可以说明他很懒。一个懒得更新文章的律师,是不是还“活着”?因为“活着”是一个律师是否学习的一个体现。
其次,文章的数量很重要。文章在更新,但数量不多的话,那也可以说明该律师很懒,或者学习新知识、新案例的能力、时间不够。当然,这是相对的,一年更新50篇和一个月更新50篇文章,各是一码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有一定道理的。社会在进步,案例也在更新,说白了,案件复杂程度也在递增。比如,以前的证据不存在微信聊天记录,但现在就有这方面的证据存在。人不学,要落后!如果不坚持学习,可能有些案例闻所未闻。
最后,就是案例类型。呈现的案例类型丰富,即使该律师没有亲手办理此案,但至少他了解案例,知道了其中的“道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所以,类型多而复杂,说明其处理案件的能力不会差到哪里。
“活着”,就说明他在学习。难不成,“死机”“发卡”的状态你会喜欢?是否长期学习,怎么提现?所以,平台展现的时间频繁、数量足够、类型丰富,就是坚持学习的表现之一。说白了,也是记录笔记的一种方式。
(3)这个律师是不是“老人”?是不是有足够的阅历
除了了解律师的前面两点,还需要了解律师的执业年限。不说十年八年,但至少要五年以上。“社会大学”也是大学,“读”个四五年,算一个“本科”毕业。不管是从业经验,还是社会阅历,算不上“老人”,但至少不会是“新人”。低于五年以下的执业律师,基本上是一个新人,你的案件只能被他练手。
怎么看他的执业年限呢?可以从他的律师证上的执业编号予以直观区分。司法部规定,律师应在网站和名片上公示自己的律师执业证编号,并在当事人第一次约见律师时出示律师执业证,主动让当事人查看律师执业证编号(是司法部的规定,这就如同警察执行公务时出示警官证一样是公安部的规定)。律师执业证的第2页有执业证号,该编号由17位数字组成,第1-5位是地区编号,第6-9位是从事律师工作起始时间,后面是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编号。比如,执业证号“151012010……”,“1”代表中国,“51”代表四川,“01”代表成都,第6-9位“2010”代表该律师开始从事律师工作的时间是2010年,这4位数字如同身份证号码中的出生年月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变的。
(4)这个律师是不是“接地气”?是不是高、空、泛
这个律师是不是高高在上,说的话让你“丈二尺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不是空话、泛话,始终说不到案件的重点?如果是,那你得警醒,他可能不擅长这方面的案件,甚至可能只是“串串”。之所以只是可能,因为还有其他情况。比如,这个律师当时确实很忙,无暇顾及你的咨询或你没有答应支付咨询费,他仅仅应付了事。
(5)这个律师是不是很专业?是不是“砖家”
所谓“专业”,体现在这个律师的专业素养、聪明智慧和胆识谋略。以斗地主为例,一手好牌,无需技巧,只要懂得出牌的基本规则,即可玩胜牌局。但是,如果手上的牌不好,甚至是一手烂牌,要想赢得此局,则需要打牌的综合素养、聪明智慧和胆识谋略。综合素养体现在他能否把握整个牌局,能否计算出对方手上还有哪些扑克;聪明智慧即在于反应速度的快慢;胆识谋略则表现于何时出单,何时出双、出连,何时该出炸弹,甚至是明明知道对手手上只剩两张牌,却偏偏打出一对3的惊心动魄。打官司也如此,如果把法律条文当作斗地主的基本规则,把案件对方当事人当作斗地主的对家,那么打官司就跟斗地主一样。都知道对方有哪些证据(开庭之前有交换证据的程序和过程),也清楚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但拿出证据的时间不一样,搬出法律条文的内容不同,就完全决定于律师的专业素养、聪明智慧和胆识谋略。
3.决定联系律师之前,还要建议你能考虑几个问题
第一,你的案件是否到了非走进法院不可的地步?
第二,你是否打算为咨询付费?
第三,你是否打算请律师代理?
第四,你是否信任面前的律师?(其实,前面的内容做到了,这个小问题就不是问题)
第五,你是否能承受案件带来的压力消耗的时间?
如果以上问题都想好了,恭喜你,可以选择律师维权了!
【声明】
1.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观点,不同意的朋友,尤其是同行朋友,就当路过。同时,这里只是从一般情况而论,不排除特殊、特别情况。优秀的律师可能以上几点都不满足,滥竽充数的律师也可能以上几点都满足。因为网络仅仅是网络,平台也就是平台。网络有虚实,平台亦不过如此!
2.尽管属于废话,但如需“变废为宝”,请标明出处,谢谢!
(要咨询,看账户,有电话,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