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幸福的人是什么样子?
其中一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她的回答中,我找到了答案。
她出生在90年代的上海,是家里的独生女,在父母的爱护中长大,所有的东西都是尽可能的好。
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但也考上本地一个二本师范院校,寝室里还有独立卫浴。舍友也都是上海小姑娘,大家没有任何矛盾,开开心心地度过了四年,如今依然是关系很好的朋友。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成为静安区一个一级园在编教师,工作地点离家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路程,虽然工资在上海来说不算高,但吃喝都在家里,父母也一直秉承着宝贝快乐就好的心态,对她没有什么要求。
感情上更是浪漫似电视剧,男朋友又高又帅,还是高中时的初恋。
这个在快乐与幸福中长大的女孩,对当下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在她的眼里,天空中的每一朵云、树梢上的每一片枝叶、家里的每一个小摆设,都是美好可爱的。
和她有相似经历,觉得生活实甜、万物美好的,还有90后女孩幼芽。
01
2017年,幼芽本科毕业的时候,父母考虑到她一个人在上海生活,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便给她买了一套30㎡的小公寓。
大学毕业直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意味着什么?
不用和陌生人合租,担心自己的物品会不会丢失;不用担心哪一天,突然被赶出去,不敢添置太多家具;不用将工资的一部分交给房东,可以存起来,或买喜欢的东西取悦自己......
就这样,幼芽在这间小小的公寓里,度过了四年的快乐时光。
四年里,她不停地折腾自己的家,将它从最初那个没什么烟火气的小公寓,变成了如今这个温馨可爱的“杂货铺”。
这间“杂货铺”里,有她和男朋友偶尔同住的浪漫。
上海三月的室内依然潮湿阴冷,男朋友来找她的时候,带来一本茶谱,不善言辞的他总爱给她读书里的内容:“茶礼是极为简洁的,主客互相寒暄,饮茶破除孤闷,随意品饮,真是清逸飘然之至。”
他读着书,她就在旁边煮上一壶甜甜的水果茶。
纪念日的时候,两个人也不喜欢去预约难订的餐厅。
蛋挞放进烤箱,铁棍芍药去皮蒸熟淋上蓝莓酱,新鲜的虾码上芝士碎,调个菠萝咕咾肉的酱汁,最后再烤个大羊排,饭菜的香味混着满屋子的木香。
在他们来看,最浪漫的事儿,是和心爱的人宅在家一起做顿大餐。
但男友只是偶尔来住,幼芽大部分时间,是处于独居状态的。
不过,即使是独居,她也将自己的小日子安排得妥帖又温馨,还顺便感慨道:“独居生活,真的太快乐了!”
早上起来,热几个来自家乡扬州的包子,然后坐在沙发上慢吞吞地边喝茶边吃。
晚上,穿上厚实的睡衣,给自己煮个部队锅,然后让扫地机器人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现在,除了工作、学习之外,幼芽根本不愿意出门,无论是独居还是偶尔和男朋友一起住,都让她感到无比惬意:“我愿意一个星期都不出门!”
02
当然,幼芽之所以愿意当个“宅女”,主要是因为这个30㎡的小家,实在太舒服了。
全屋设计都是由她自己完成的,每一个摆设、每1㎡角落的布局,完全合乎心意。
这套小公寓是个空间利用率很低的手枪户型,一居室的格局,大面积隔墙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昏暗拥堵。
幼芽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与需求,进行了如下改造:
1、敲掉所有不能用的墙,扩大使用面积和采光,并让整体动线保持通畅, 生活功能分布两侧;
2、大门位置左移50cm,门后的空间刚好挤下一个2m多长的大衣橱;
3、2㎡卫生间干湿分离,洗手池外移到进门的位置,方便回家洗手以及出门调整妆容;
4、厨房调整到原阳台的位置,留出充裕的过道;
5、定制壁橱床代替传统卧室,床下方定制可拉出的收纳柜。
玄关
入户门不算美观,使用布帘遮挡一部分,每天进出门时打开帘子,都有一种归家的仪式感。
旁边还挂了一个迷你收纳架,让钥匙有了专门的容身之地。
左手边,是整面墙的大衣柜,应季穿换的衣服都收纳其中。
柜体内部还内置了一面穿衣镜,用的时候把它拉出来,用完收回去,不会占据多余空间。
正对面,是脏衣篮和挂烫机,换衣、熨烫的动线极其流畅。
后来她新购入了挂衣架,滚轮的形式方便随意挪动,上方还添加了吸铁石挂钩,方便挂包包。
卫生间
进门右手边,是卫生间的干区,出门前后洗手、梳妆的动线便捷且流畅。
卫生间的面积很小,只有2㎡,但洗漱区外移后,也能满足日常如厕和洗澡的需求。
厨房
继续往里走,是同样非常迷你的半开放式厨房。
原始户型中的厨房,占据了全屋三分之一的面积,重新调整格局后,厨房挪到小阳台的位置,虽然面积只有3㎡,但已足够日常使用。
地面铺贴黑白花砖,耐磨易打理,与木质地板连接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材质,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
在暖黄色灯光的映衬下,这里显得温馨又浪漫。
客厅
继续往里走,路过一面用床背板做的灵感墙,就抵达了面积16㎡的宽敞客厅。
刚拿到房子的时候,客厅的功能单一、布置简单,深色的沙发、地毯和窗帘,让空间显得局促不利落。
重新改造后,她换了浅色的沙发套和百叶窗帘,又添置了不少家具,将这里变成了集休闲、办公、影音、储物、阅读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后来,喜欢折腾屋子的她,又换了个新沙发,并将它搬到了窗户下的位置,空出了更宽敞的工作区。
另外,还添置了地毯和懒人沙发,小小的屋子满而不乱,充满烟火气。
都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最近,客厅又有了新的模样,沙发被重新移到最初的位置,靠近左右两侧的椅子和书柜,方便阅读。
地毯也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能经常换换宅家的心情。
沙发前,是两个方便挪动的小茶几,不占空间,需要活动或有亲友来家里聚会的时候,把它们挪到一边即可。
办公区
由于幼芽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原来小小的书桌使用起来很不舒服,她便将原本沙发对面的阅读区,改成了办公区,还换了新的可升降办公桌,高度可以根据她和男朋友的身高随时调整。
书桌若是孤零零的放在那,总是会显得单调而不整体,于是她在左侧墙面增加了一组三层隔板的置物架,等间距30cm 安装,书也能放下。
书桌下方放了个小推车,扩大储物空间、挪动灵活,特别适合在小户型或小空间中使用。
最近,她又把工作区重新布置了一下,书桌挪到墙体的中间位置,左右两侧摆放置物架补充储物。
上方释放出来的墙面,还可以当做投影幕布使用。
卧室
拆除原本的隔墙后,除了厨卫外,其余功能区域变成了一体化的大空间。
所以在布置客厅、卧室的时候,既要考虑白天宅家的公共需求,又要考虑晚上睡觉的私密需求。
但独居的小户型,单做一个卧室实在浪费,于是幼芽干脆将能合并的功能,全部塞到一起,摒弃传统的独立卧室,在房子中间的部分,定制了一面集睡眠区域和收纳区域于一体的超大柜体——壁橱床。
它集衣橱、收纳、睡觉、化妆、看电影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余下的空间分给客厅、玄关和过道,完美弥补了小户型储物空间不足和面积过小的缺点。
床体是按照自己身高设计的,上床(床高:1.75米)下收纳(柜高:1米),避开了榻榻米的不实用性。
床帘可以当做投影幕布使用,四周合围,拥有绝佳的观影体验。
壁橱的最内侧,定制了一小块壁龛放书,周围还安装了磁吸式智能感应灯,起夜的时候不用到处找开关,特别方便。
03
其实幼芽的家,在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属于那种100分住宅。
但这世界上,哪有“完美”存在呢?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姿态,也有自己的优缺点。
就像有人说,她的家看起来东西太多了。
但事实上,在这间如同“杂货铺”般的小屋里,也有着充满秩序的收纳:分散、方便拿取与寻找、尽量不设大柜子。
1、卧室:定制壁橱,代替床+衣柜
在壁橱床的下方,是大量的收纳空间,抽拉式柜体的使用,将换季衣服、行李箱、被褥等物品,都塞了进去。
四个抽拉柜每个约520mm,底下均安装万向轮,可以完全推出。柜子进深短于走廊宽度,内部还有剩余空间可以收纳。
部分衣物和厚实的被褥,塞在真空收纳袋里,压缩过后能多出不少储物空间。
袋子上还带有二维码,可以直接扫码录入进手机,整合物品信息,方便寻找。
床旁边的踏步做成储物式抽屉,收纳化妆品、电器设备等,台面上还能摆放常用的物品。
2、卫生间:超小空间,就得见缝插针
1㎡左右的卫生间干区,使用镜柜和双层抽屉的洗漱柜进行收纳,牙膏牙刷、面膜纸巾等,都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方便拿取。
没有任何多余空间做柜子,所以收纳以“见缝插针”为主。
除了淋浴区安装金属收纳架,用来摆放常用的洗澡用品外,还增加了搁板、纸巾盒、夹缝收纳架等物品。
3、厨房:物品多,要使用成套收纳工具
3㎡的厨房,在塞下冰箱和洗衣机后,用于收纳的空间更少了。
但所有的物品,都摆放在台面上,会让本就狭小的空间更显凌乱,所以除了用橱柜承担储物功能外,还添置了不少收纳用的小件工具。
比如白色的小推车,它可以放在很小的空间补充收纳,方便移动。
还有碗架、存粮的罐子、透明调味瓶、免打孔壁挂纸巾盒、密封袋等,都能将零散的物品集中在一起,保证视觉上的清爽整洁。
另外,洗衣机和洗碗机都藏在角落里,站在其它地方不容易被发现,丝毫不影响空间颜值。
直到今天,幼芽的家依旧在变化,偶尔换换新家具,再调整调整布局,总是能布置出令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她把自己的小家PO到网上后,吸引了很多同样热爱生活的人关注,不少人表示,看着她在这栋可爱的房子里,岁月静好的模样,自己都被治愈了。
但也有人质疑说:“你家好乱、东西好多!”
其实在她自己看来,30㎡的小屋里,满满当当都是心头好,都是自己认真选择后带回来的物品,不管是否潜入了消费文化的陷阱,至少现在的自己,是与喜欢的一切待在一起的,这就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这是她的观点;理性消费,合理选择自己所需,也是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