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412|评论: 0

没有一个生命应该带着疑问离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校一名学生坠亡一事,沸沸扬扬。在各个社交平台刷屏后,目前已经看到了至少来自三方的回应。

  5月10日下午,涉事学校在其微博发布官方回应称,5月9日18:40左右,该校一名学生从知行楼高空坠落。学校立即拨打120并报警,经120现场诊断,该同学已无生命体征。

144.jpg

  当地警方通报称,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法医检验、调阅监控、全面调查,认定:1、尸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2、根据现场攀爬痕迹、足迹和指纹印证,认定高坠属个人行为;3、经勘查无他人痕迹物证,排除他人所为。综上,排除刑事案件。

  当地成立的联合调查组通报称,对该生返校当天及近期情况进行了多方调查,未发现学校存在体罚、辱骂学生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在学校受到校园欺凌情况。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640.jpg

  但是,这三方面的回应,依然无法回答弥漫在网络上的那些疑问。

  而家属还在持续发声,还在持续披露令他们困惑的信息,还在持续表达诉求。比如,事发时间是下午6点左右,但家属表示,自己接到学校通知是当天晚上9点,自己得知救护车是在晚上8:30赶到。再比如监控缺失、没看到孩子、尸体被直接送去殡仪馆,等等。

  在即时性、强互动的网络社交时代,这些疑问会被无限地扩散。翻看这位母亲的微博,可以清晰看到,那几十万的转发、几十万的留言里,也满是困惑和不解,他们都需要回声。

  家属的情绪,不是靠一些温暖的话语就能彻底安抚的。痛失爱子的真空,更需要真实的细节、合理的解释、充分的缘由来填充。

  而对于公众来说,在信息时代,最能够传递信任和说服力的,恰恰也是信息本身。这就好比,如果我们只看到了一个事件的骨架,并没有一些血肉附着其上,也没有一些血管来联通疑点,使得因果逻辑尽可能地通畅,就无法抵达理性和安静。

  在这方面,其实也有不少很正面的典型案例。比如“艺人仝卓高考复读身份变应届”的事件调查及通报,就广泛获得了舆论的认可和表扬。

  “仝卓案”通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字多文长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它呈现给公众的,不仅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谁、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找到谁办了什么事、取得了怎样的结果……它是在以还原一个完整事件的方式通报,自然能够让公众听得进去、理解到位。

  就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一事,家属和公众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或者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个参考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当事人是在何时进入事发楼,事发前他经历了些什么,如何坠楼的、又是如何发现的、谁拨打的120、何时拨打的、120几时赶到的、确认无生命体征后是如何处理的、如何通知家属的,等等。

  只有去完整地讲述一个由人物、时间、地点构成的真实故事,必要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佐以现场图片、视频等素材,才能从源头上消除那些疑问,也才能防止一些谣言的滋生。

  目前,不出意料,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关于该事件的“流言”。在一些社交账号下,甚至看到了诸如“泼硫酸”“推下楼”“与老师孩子竞争名额”等没头没尾的零碎信息。这些信息之所以零星冒出,正是在于骨架之间的缝隙过大,它们可以趁机穿梭。

  没有一个生命应该带着这些疑问离去。也不该让失去孩子的父母,带着不解度过余生。他们需要更清晰的答案,我们也需要。

  注来源:澎湃新闻
最后.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