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聚焦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推动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在教育系统落地落实,建设更多家门口好学校,关键在于学校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地带。4月20日,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成都高新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促进区域高质量课堂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成都高新区第四届提质增效课堂教学现场会暨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启动会在玉林中学举行。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涌,副局长匡世联,人事处、教育处、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参会,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和省内多家友好学校教师代表共计600多人参会,会议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同步直播,超10万教育同仁观看。
同时,会议还邀请了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刚平,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涛,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段增勇、段小龙、牟天伟、金洋琼等省、市学科教研员、专家学者参加听课评课并做专题报告。
(成都高新区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启动会现场)
“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要大张旗鼓地吹响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发动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这个引擎,开拓高新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课堂改革,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是学生的希望工程,是教师的成长工程,是学校
的形象工程,是区域的质量工程。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校准方向、扎实推进。要立足新阶段,锚定课堂改革新要求;在传承中创生,掀起课堂教学新气象;系统研究,创造课堂教学高效益;联动协作,集聚课堂提质高能量。“十四五”期间,以“高质量课堂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新教育示范区、国际理解教育试验区,致力于开创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建设成教育现代化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涌讲话)
聚焦立德树人
以生为本,为学而教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而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践行“基于学习、为了学习、促进学习”的教学观。推进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质量课堂建设,变革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成都高新区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将从厚植价值观念、重塑师生关系、深析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变革教学方式、融合技术应用、强化作业管理、改革教学评价等八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就是要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都尽可能“主动学”、“学会学”、“自觉学”;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力求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而深刻地发生。
(高质量课堂启动会上“同课异构”课堂展示)
聚焦“双减”工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科作业不再带回家,缤纷活动在校内绽放精彩……必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工作才有实效,才能真正平稳有序推进。高新区教文卫健局把校内作为“双减”工作的“主战场”,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校内课后服务供给等各项工作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综合施策,提
质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负担减得下来、减得踏实。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就是要克服“学业过剩”的问题,强化作业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着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审辩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
“基于课程标准,将作业纳入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之中,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效衔接。作业内容体现科学性、层次性、选择性,充分、均衡、合理反映作业目标。”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自主合理设计多种类型作业,探索开放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和教师要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抓好“双减”的常态化工作。
(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李建萍副主任解读文件)
聚焦教师素养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的关键在每一节课,在每一位教师。教师就需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练就内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要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课堂改革的工作中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高质量课堂建设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高新特色、高新水平的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作出贡献。多维度加强教师素养培训,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用最优秀的教师培养更优秀的高新学子,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吴刚平教授讲座:《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设计》)
同时,为推动区内学校建设高质量课堂,高新区即将印发《成都高新区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对教文卫健局领导、相关处室干部、校级干部都提出了明确听课节数,要求各层级领导干部都要行动起来,专注学生健康成长,专注职业道德操守,专注教育教学本质,抓实学校管理工作,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除了建立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听评课制度,还有定期督查学校高质量课堂建设推进情况,总结推广区域、学校、教师高质量课堂建设成功经验。举办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高峰论坛、成果展示活动等。扎实推进品质课程实验学校建设,梳理提炼区校课程建设成果,分批分学段开展首批实验学校展示交流活动10场,遴选培育第二批品质课程实验学校10所。”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领导、专家听评课图片)
承办本次活动的玉林中学负责人介绍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学校立足新课改,面向新高考,坚持以课改带动课堂教学变革,积极打造“主动学习”课堂,构建“主动学习”课堂操作模式,形成“主动学习”课堂要素和观察量表,推动教师从观念到行为实现“七个转变”。学校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涌现了一批各层次各学科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
(玉林中学邓铭校长致辞)
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旨在促进区域内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优质均衡,让“好课、优课”进入每一间教室,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位家长对教育都有较高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是教育工作重心的又一次历史性战略转移,高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要求和衡量标准。为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高新教育立足于“新时代高质量课堂建设”,踏上了新征程,努力实现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个孩子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