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口爆闪灯”是常见于抓拍系统的补光设备,虽然让图片更加清晰,但也造成了驾驶员的瞬间致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敢于创新,在胜利路隧道、五卒山隧道和黄金顶隧道安装新型生态无光污染卡口抓拍相机并投入使用,利用“人工智能”、“面部取证”等核心技术打造新型生态无光污染的卡口抓拍系统,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提升文明城市幸福度。
新技术解决瞬间致盲难题
在当前智慧交通管理模式下,烟台交警支队在国省道、主干道、县乡道路的重要点位布设了“智能卡口”等感知系统,监控感知过往车辆,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其对交通安全管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为了满足智能交通系统高速抓拍的需要,卡口相机常常会安装高强度爆闪灯、闪频灯作为卡口等智能抓拍的主流补光设备,使卡口电警抓拍取帧的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逼真,可由“卡口爆闪灯”带来的光污染问题因黑洞效应而成为一个两难问题。 其爆闪灯亮度可使对向驾驶人瞬间致盲,瞬间引起的驾驶人自身视力减弱,造成对速度和距离的感知力、对宽度的判断力下降。一般情况下最快也要2秒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视力正常,车祸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驾驶人常常会因此避闪不及,从而酿成交通事故。
为解决“卡口爆闪灯”带来的困惑,烟台交警紧随时代潮流,对于行业新技术采取积极的态度,敢于创新、用新,在充分挖掘现有科技设备潜力的同时,不断探索高清智能采集建设应用的新机制,积极引入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先进设备,应用行业最新技术,把新技术、新装备及时应用到卡口系统中,融合新型抓拍相机的“双帧、双光合成”、“人工智能”、“面部取证”和“多合一补光灯”等核心技术建设新型生态无光污染的卡口抓拍系统,可有效降低道路光炫目造成的行车安全事故率。
多项国内先进技术投入应用
目前结合隧道处置管理工作已率先在胜利路隧道、五卒山隧道和黄金顶隧道安装新型生态无光污染卡口抓拍相机并投入使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A/T1202-2014)要求,频闪方式补光装置在距离补光装置20m处,基准轴上的峰值光照度应小于等于300lx。脉冲方式补光装置在距离补光装置20m处,基准轴上的有效光照度应小于等于4000lx。新型生态无光污染卡口抓拍系统采用新型环保无光污染红外光与可见光合成相机,不仅解决补光灯安装角度正对驾驶人视域、亮度设置过高等突出问题,保障智能抓拍实际效果,而且对隧道内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效降低了隧道行车速度,确保监控手段更加丰富,管控能力得到提升。
(一)双帧、双光合成技术
新型生态无光污染的卡口抓拍相机夜间采用双帧、双光合成技术,即细节抓拍帧和亮度抓拍帧合成、红外光与可见光合成,即保证夜间抓拍识别高质量车辆全彩效果,又能有效避免使用爆闪灯造成的光污染问题。
新型生态无光污染卡口和通爆闪灯卡口
(二)人工智能技术
新型生态无光污染卡口安装兼具违法抓拍、卡口流量监测功能等“多位一体”电子警察,采用国产化高运算力人工智能芯片和多维数据感知等多项技术,减少电子警察对补光灯的依懒性,最大程度还原实际图像色彩。在行为检测方面,支持35种以上交通违法行为的非现场检测抓拍取证,具备车辆特征全采集、车辆违章抓拍、交通事件信息、交通流统计分析、非机动行人管控、缉查布控、特勤任务、交通路况研判等功能,切实提升管事率、增加整治面,对司机驾驶员起到威慑作用,有效防止交通违法引起的事故,促进交通秩序良性循环。
(三)面部取证技术
新型生态无光污染的卡口抓拍相机支持900万高像素,在信息检测方面,即使夜间弱光条件下,仍能够清晰的识别车牌号并抓拍机动车驾驶人以及前排乘客的面部特征,做到全天候无差别采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买分卖分问题,而且也可为公安治安管理取证提供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撑。
新型生态无光污染的卡口抓拍相机
(四)多合一补光灯技术
为了避免传统普通卡口使用频闪灯、爆闪灯造成的“麻雀杆”现象,烟台支队升级改造监控设备,使用多合一补光灯设备,集成白光与红外于一体,白天通过白光爆闪补光、夜间通过红外模式精准切换,可屏蔽干扰信息自动调节昼夜亮度,与传统标准卡口相比,不加装补光,夜间也能取得较好的车辆捕获识别效果,而且减少了安装成本和调试复杂度,即避免了“麻雀杆”现象,又降低建设成本和后期维保成本,节能环保。
多合一补光灯
普通卡口的“麻雀杆”现象
下步,
烟台公安交警将以此为突破口,
坚持长期、长效作战的顶层设计,
理顺智能交通管理架构,
通过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拓展卡口系统
的应用空间使卡口系统功能更好地适应道路
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切实提高我市交通管理工作水平,
以实际行动成为服务型管理者,
为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