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一校门
清华大学二校门
颜体大字“清华园”
清总理衙门大臣-那桐
周末闲来无事到清华园溜达,在二校门前欣赏门坊上的题匾“清华园”三个颜体大字,回想起原清华陈希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看望启功先生的情景,陈希先生问启功先生:“清华大学的“清华园”三个字是那桐写的吗?”启先生说:“是那桐写的,字写得不错,可是这个人不好。”,为什么不好?“他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慈禧逃跑了,命他和庆亲王奕劻跟八国联军议和。日本人要求签不平等条约,答应给每位签名的人二十万两黄金,好多人都签了,只有那桐和奕劻不签。最后他们两人要了四十万两黄金才签。”启功先生感叹道:“有这样的贪官,清王朝怎么能不完!”。启功先生怎么对那桐知根知底,因为先生也属于皇亲国戚。
那桐的“清华园”题字作于宣统三年(1911年)。1966年8月24日,这座历史悠久的“二校门”被清华大学的“红卫兵”当作“四旧”推倒砸毁。二十年后,在清华广大教职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强烈要求下,学校决定在原址重建清华“二校门”,在清华校友的捐助下“清华园”牌楼才得在原址恢复原貌。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字即上下款,是根据照片复制的。
叶赫那拉·那桐(一八五六至一九二五) ,字琴轩,亦字凤楼,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出身,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
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1903年擢为户部尚书,不久调外务部充会办大臣,兼领步军统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门提督"),管工巡局事。 一九0五年晋升体仁阁大学士,一九0九年谕为军机大臣。为查办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的贪污案件,一度署理直隶总督。官制改革后,奕劻为内阁总理,授那桐为内阁协理大臣。袁世凯内阁成立,又随奕劻去弼德院,任顾问大臣。不久即因患中风而辞官引退。国变帝退位后迁居天津。后,久卧病,卒,年六十有九。 那桐相国的故居叫那家花园,这所宅院东西从金鱼胡同东口到现在台湾饭店的东墙,南北从金鱼胡同到西堂子胡同,原有房廊三百多间。那家花园包括味兰斋、瀓清榭、双松精舍水涯香界、吟秋馆、翠籁亭、筛月轩、园妙亭、井亭、 叶赫那拉氏宗祠、乐真堂戏楼、遂初庵等等。那家花园在民国一度成为政治交际场所。 呜呼,拿东北那嘎达话说,“文艺人”的社会多面性——本性难移呀!复观这厚重朴茂、典雅庄重的“清华园”三个颜体大字的后面,增加了几分味道。 2004年冬,清华陈希先生与杨振宁先生看望北师大启功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