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理念产生于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1992年,我撰写《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我从宏观思考,从我少年上学感受出发,憧憬未来美好的自主可选择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于是撰写《新世纪教育构想》,世纪之交《石油教育》杂志刊发。
第一条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笫二条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新学制,大大提高学校设备资源使用效率,师生可自主选择连续或轮流在校活动或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是实验、实习、创业、打工、疗养、考察等,基本保持原有教学内容和按两个学期成绩升级制度。
这样,每个学校增加一个学期的教学,相当于增加一半的学生,从而实行宽进严出的高校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照顾学生特长,既保持班级制度集体教学优势,又发挥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展示潜力,出现多元化多样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最近网搜,外国也有学校实行一个学年三个学期的办法,国内几个高校已在效法。但是,这些学校都是两个长学期(17周)一个短学期(6周),长学期如传统教学,短学期用于组织学生实踐。这当然体现理论联系实践,也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进步。
但是,与我提出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创造宽进严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教育环境,相差就很远了,师生仍然被校方束缚着手脚,没有摆脱千校一面的传统学校模式。
1998年11月8日我撰文,提出一学年三个学期这一构想,还没有互联网可以搜索国内外教育信息,也没有相关的著作参考,完全从当时教育存在弊端,希望学校适应时代普及教育和学生自主选择需要设计。2000年文章国内发表,2001北美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邀请出席交流,国内尚未见到学界文章研究和推动。
网络偶然搜索,发现国外已经有了一个学年三个学期的做法,国内近期则纷纷效法。但是,对比1993年撰写《新世纪教育构想》,学制改革的做法、过程和目标相去甚远。所以,撰文强调,一学年三个学期的新学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学校给师生双方都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选择,也为宽进严出的普及教育创造条件。
如果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连续教学宽进严出新学制,各地大大提高学校设备资源使用效率,扩大1/3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可自主选择连续或轮流在校活动或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是实验、实习、创业、打工、疗养、考察等,基本保持原有教学内容和按两个学期成绩升级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充分发挥向导服务作用,为学生提供选修科目课程和专业构成的最佳方案,推荐和指导选择报考最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学校和科系,避免专业构成的盲目性和缺失,促成学生个性潜力与学校科系课程配置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是多维度多层面多方向的。因此,人们不可用已有观念来限定认识世界的方式的多样性,只有思想和科学研究探索的自由自主的环境,才有可能发现和开拓新的认识领域,出现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和推动认识的新的发现。
同样,人的潜在能力,也是多维度多层面多方向的。家长、教师和管理者,凭个人印象、观察不可能了解他人多样的潜在素质,甚至被了解个人也不能在没有接触某种事物前明白自己所特有的潜在素质。
因此,只有让青少年在广泛浏览和批判继承丰富间接知识同时,提供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联系实际的自主选择的社会实践和观察思考,学校教师热心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向导服务,导而不主办而不包启而不发,鼓励学生多方向观察、体验、思考和探索,才能在认识世界自主选择和探索过程中显露青少年特有的潜在素质,闪耀出无法预知的潜在素质在科研创新中耀眼的奇光异彩。
这就是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在1988-1992我国教育研究实践中产生的客观现实依据。
新乡医学院报(2003)介绍:
学校是爱心之花盛开的地方
网友yili在中国教育科研网教盲论坛上发表言论,倡议制订新教育改革措施,致力于创办新型半工半读学校,以救助失学青少年和普及职业技术教育。其设计的这种新型半工半读学校,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的新学制,分期轮流参加教学和生产,实行“劳学结合,以劳养学”,“半工”效益和“半学”质量兼顾。
yili称这种学校不仅大大节约教育资源和时间,而且可以远近距离招生、办学和组织生产,克服了贫困地区不利客观环境的局限,有利于灵活机动地选择资源和市场,从而救助成千上万的农村失学青少年,使其成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2019年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