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58|评论: 0

[第一时间] 谭谈交通上中国青年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下饭的交通普法节目,你笑了吗?
2021年02月07日 12:56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3


  “你好师傅。”

  “警官好。”

  “你该走哪儿?(非机动车道)”

  “到二仙桥。”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走成华大道。”

  ……

  最近,《谭谈交通》火了,诸如此类的经典桥段也成为著名“网梗”。网友调侃该节目是集相声、小品、杂技于一体的“国内综艺搞笑之最”,并在豆瓣上打出了高达9.5的评分。其实,《谭谈交通》是2005年四川成都开播的一档交通安全普法节目,由主持人谭警官纠正马路上车辆和行人的违法行为。尽管该节目已于2018年停止更新,却并不妨碍时下网友对它的追捧。为何严肃普法节目能够成为备受欢迎的“下饭综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能下饭是因为太有趣。打开网页,每一个视频都被“哈哈哈哈哈哈”“我要笑哭了”等弹幕占据。驾驶非机动车进了机动车道却茫然不知、只知道走“成华大道”去“二仙桥”的运货大爷,想要给警官演示“腰马合一”的功夫、却“发挥失常”一头栽倒在地的精神小伙儿,骑着破旧电动车掉到沟里、被交警警示还不忘给自家橱柜打广告的装修师傅……明明讲的是交通普法,但拦下的人却千姿百态,营造出意料之外的“节目效果”。

  这一宝藏节目的魅力来自于真实。不同口音、不同思维的人频频出镜,警民融洽却又“鸡同鸭讲”的沟通场景,加之谭警官自带的话唠属性,每每惹得观众捧腹大笑。虽然节目的主题是交通安全,但当大家在不同频道“跨服聊天”时,俨然已经成为一档“聊天真人秀”。

  生活才是最有才华的编剧。无论是在电视平台热播十几年的过往经历,还是被时下网友“戏仿”的多重演绎,《谭谈交通》的生命力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源头活水。有网友评论:“这个节目的桥段都是演出来的,只不过参演的是一千多万成都市民。”刚到城里不清楚路况的农民工,在街上捡生活用品满载而归的大姐,还有外地来却说不清楚普通话的幽默旅人,在观看形形色色的路人时,我们既好笑又熟悉,好笑的是毫无矫揉造作的举止最戳“萌点”,熟悉的是他们中间映照出的平凡人努力生活的剪影。正是人间百态、苦辣酸甜,塑造了《谭谈交通》最为可贵的魅力。


  节目之外,也要看到群众对基层执法人员的更高期待。《谭谈交通》中,面对那些对交通法规缺乏了解的普通人,对那些为了省钱、省时间而造成的交通违法行为,谭警官从无趾高气昂、横眉冷对的姿态,代之以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沟通。谭警官对群众的体谅,使得网友感觉执法中的他更像一位亲切热情的街坊。在各大社交平台,谭警官还经常和路人“唠家常”,并被亲切地称为“谭Sir”。这也告诉我们:执法也是服务,只有提高服务意识,才能让群众满意,进而提升执法效能。无论是民警,还是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不妨转变思维,用接地气的方式搭建理解和包容的桥梁。这或许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呈现。

  针对网友对该栏目停播的疑问及要求重播的呼声,成都市公安局做出回应,解释谭警官因为个人原因申请不再继续拍摄这一节目,并说明成都市交警支队正在全力打造“融媒体矩阵平台”,希望未来能不断探索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新途径。及时回应关切值得点赞,宣传工作的目标也道出了群众的期待。从安全教育,到普法宣传,再到政策解读,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转变的环境下,只有坚持更接地气、更近民需,创新形式才能获得受众认可。

  这正是:好笑皆因生活百态,能火全凭价值追求。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10203122122.png
微信图片_20210203122130.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