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时半年 四十多年“黑户”终于获得“身份”
籍贯嘉陵区世阳乡的包时太1974年离开家乡,由于出走多年杳无音讯,其户口被注销。40多年来,包时太一直以干临工、打鱼、养猪为业。谁知前两年猪瘟致猪全部死亡,此后生活没有了着落,全靠检拾垃圾卖钱维持生计。 随着包时太年龄越大,生活愈显困难;因为没有户口,当地无法解决他的“低保”问题。近几年,漳河志愿者一直给予包老关心和帮助。去年5月,湖北荆门志愿者联系上了头公益寻人南充负责人朱兴弟,希望能够帮助包老解决户口问题。 随后,朱兴弟联系上包老原籍地嘉陵区世阳镇木老派出所民警,并与《南充晚报》记者来到木老派出所,当面咨询恢复包老户口的程序。木老派出所民警通过调查,初步确定了包时太的身份,但恢复户籍还需要老人回乡与亲人进行DNA鉴定比对。 在湖北荆门和漳河志愿者的资助下,11月11日上午,包时太老人终于回到阔别40多年的南充老家嘉陵区世阳镇小石垭村,见到了二哥和五姐,并和二哥抽了血液做DNA鉴定。包老和陪护志愿者回乡差旅费由荆门和漳河志愿者及爱心人士捐赠,DNA鉴定费由长期帮助包老的志愿者阿萍承担3000元,木老派出所民警捐款1500元。 如今,鄂川两地志愿者联手,费时半年时间,终于解决了困扰包老许多年的身份证问题。由于包时太老人已在漳河生活了40多年,他早已习惯了当地生活,加之他已与当地志愿者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因而不愿回乡定居,想在当地终老。 然而,要解决老人“低保”问题,必须漳河当地户口才行。由于包时太一直未婚独身,这对于户籍迁移是个难题。希望当地民政及社区能够想法解决这一涉及包老终身保障的户籍迁移问题。
包时太在世阳镇见到五姐.
包时太在老家见到二哥
包时太在老家见到年轻时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