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99%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坐最后一排,为什么?因为在绝大部分家长的心目中,最后一排,就意味着爱讲话、不爱学习、不良少年、学渣、走神、看课外书……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家长眼里,最后一排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差生。

具体来说,坐最后一排,很多家长会认为有下面几点劣势:
第一,被前面同学挡住了,看不见黑板,看不到老师的板书。
这种想法是一种最朴素的想法,而最早排座位真的会考虑个子高矮,个子矮的,坐前面几排,个子高的,自然坐后面。但现在很多不是这么安排了,所以,坐中间或者后面的,也可能是个子矮的,那家长自然担心,黑板都被挡住了,自然影响学习。
第二,离讲台比较远,听不清老师讲课。
的确,尽管现在很多老师会说,上课的时候会走动,从前面走到后面,从第一纵队走到第二纵队……这个说法没错,我们也不怀疑老师,但是毕竟老师还是会在黑板上书写很多,而书写时一定是在黑板上,所以,站在讲台前面的时间总会多于其他位置。很多地方上课没有配“小蜜蜂”扩音器,所以,坐到后排的,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一定比前排的小,如果遇到老师声音小的,后排是效果非常差。

第三,最后一排的孩子,最容易捣乱,开小差。
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时,往往是后排学生捣乱的时候,因为隔得远,山高皇帝远,老师管不着啊。看课外书,做小动作,趴着睡觉……类似的事,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没少干,所以,家长特别不愿意让孩子坐最后一排。
第四,在最后一排的背后,往往有迟到的学生被罚站,上课讲话的学生被罚站,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被罚站……
总的来说,家长根据自己的经历,认为最后一排,甚至最后三排,以及教室的最后,都是各种“差生”汇集的地方,氛围不好,地理位置不好……不利于学习。
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在排位置的问题上,已经轮流排位置了,左右轮、前后轮,这样,也不会有家长再因为排座位的问题去找老师了。

当然,这并不能改变家长对“最后一排”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