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779|评论: 24

[百家争鸣] 川剧传承会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自行消亡?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12-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手机川剧论坛上看见“沙漠”先生转载(袁诗成)发表的这篇文章。感觉作者深入演出基层,对川剧的现实说的很实在。粘贴过来大家分享。当然 大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认为我发表了一个川剧视频就是对川剧的贡献。也不要认为我支持了一个川剧演出者的演出,就判断我是他(她))的粉丝。我对川剧的爱和憎都很分明。川剧传承会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自行消亡?先看袁老师的原作吧。
    川剧俗称川戏,重庆直辖后有人建议把川剧改为“渝剧”。川菜改为“渝菜”。后来一想改不得,河南梆子就叫豫剧,音同字不同,弄得不好把著名川剧领军人物沈铁梅的重庆市川剧院当成唱《朝阳沟》的班子就麻烦了。川菜更改不得渝菜,一改。国内外冲着“川菜”名气的顾客不来了。不晓得好多川菜馆要关门。所以,文化这个东西是不允许乱整的!
川剧剧场,1949年前叫“戏园子”。剧团叫“戏班子”,这是因为清末民初川戏爱在茶园唱的缘故。如鼎鼎有名的“三庆会”戏班子就在悦来茶园子唱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尽管“振兴川剧”口号喊了十多年,但川剧演出市场却逐渐萎缩,省、市川剧院因观众不断减少而造成票房收入不断下降。我当时就想,恐怕再过十年川剧将退出四川人的娱乐生活了。但是,离我当时的预测时间已经过了近二十年,川剧却依然存在!依然有观众,有市场。
这,除了川剧艺术本身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若干代艺人、文人精心反复打磨而形成的独特魅力外、川剧有一批老观众成了维持川剧生存下来的社会基础。由于社会进步,健康措施完善,中国人寿命延长,其中就包括对川剧情有独钟的老年观众,六七十岁还步履如飞。中气十足。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都还不挂,活得悠哉游哉。川剧就是他们的命!只要锣鼓一响,胡琴一拉,高腔一放就脉通气透,浑身畅快。喜滋滋跟倒哼哼唧唧,戏完了,步履蹒跚登上公交回家。夜饭都要多整两口,傍晚几个钟头的感觉都舒服得很,晚上安眠前上厕所还要扯起嗓子吼几句“明亮亮灯啊光往向照啊啊啊”才上床拉伸,第二天照常。这些人你如果喊他唱戏多数人荒腔走板(少数玩友还是字正腔圆的)。但他看戏演员唱得对不对他一听就晓得。“嗯,对啰的!入法。”或者说:“要不得!要得啥子哦!”有些人一听唱就可以报出曲牌。“嗯,这个是‘香罗带’。啊,又转‘锁南枝’了……”
这就是川剧观众的欣赏力。
成都人看戏不排外,只要戏好,角好其它剧种也爱看。二世纪五十年代,成都市就有两个京剧团,一个评剧团,京剧四大名旦1949年前后都到过成都,周信芳,关肃霜,赵燕侠,张君秋,厉慧良,童祥苓在成都演出都感到非常满意,公认成都观众欣赏水平相当高、懂戏。河南洛阳豫剧团来成都演出《杨八姐盗刀》也吸引了懂戏的成都人,纷纷买票观赏。省实验川剧团还改编成川剧《杨八姐智取金刀》由晓艇夫人王竹慧主演。成都人识货,长于博釆众长。但是,东北二人转来的话,可能就卖不倒成都人的钱了。
十年前,悦来茶园一部分观众很喜欢帮腔的李秋华。觉得她嗓子甜美,戏韵悠扬。于是某日在戏正要开演前剧团书记正在侃侃而谈之际,不惴冒昧冲上几个人手捧一面铜质奖牌上书“金牌领腔”四字要给李秋华颁奖。并现场赋打油诗一首赞美之。这就叫“金奖,银奖不如观众的夸奖”。川剧观众以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展现出满满的“文化自信”。

近十年,成都的老观众主要在火把剧团看戏。没办法,省、市国营剧团很少演出,你看省川剧院指挥街的豪华大剧院修好十年了演过几回戏?悦来拆了重建还未建起。只有火把能让爱戏的老头儿,老嬢儿过戏瘾。火把剧团,就是民营川剧班子,演传统川剧。坚持每天演出仅春节前休息十天,大年初一又开锣唱戏。每年演出355场以上。当前票价二十元还送花茶一杯。服务员掺茶三次。川人幽默风趣特别善于苦中寻乐。称之谓“火把剧团”。
其实并非打火把照明演戏,正如“苍蝇馆子”只是小型川味馆子,并不是卫生条件不好苍蝇满桌子飞的意思。但成都人语言就这么幽默。“火把”每天下午两点开戏,但有些老头上午十点就进场了,喝茶聊天,啥子贾培之、天籁当年又如何如何的老龙门阵摆安逸了。十二点买份盒饭或喊一碗牛肉面吃了,打着饱嗝闭着眼养神两点开戏,四点半赶车回家,一天就愉快的度过。他们仿佛把看戏当成耍“农家乐”。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成都、绵阳、绵竹、广汉、什邡、中江、梓潼、重庆、江津……等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火把剧团应运而生!张国立、邓婕投资拍摄的电影《活着,唱着》就是以兴龙剧团演员赵小利为原型反映火把演员生活的杰作,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并引起国际文化艺术界对火把川剧团的关注。你说火把对川剧的贡献大不大?火把演员。下午2点到4点半演一场。40元左右。一个月每天都干。l200元左右。交房租水电气后,剩下的只有西北风可以喝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除工资外,他们还有其它的收入。
来源一:观众献花钱,相当于网络上打赏。你唱好了,观众过瘾了。今天赵大爷、钱老头、孙大哥、李大娘各丢十元或二十元在台上或递手上。明天,周太婆、吴老娘、郑大姐、王三太各赏十元,二十。到有钱老头,太婆大方丢一百不打疼也有,不过有这种好事的时候不多。
某日,台上折子戏,《孟姜女过关》。全戏三个角色,门官睡觉,孟姜与衙役哀求过关。正唱的哀怨,哭得可怜。一个老嬢儿不识时务,偏偏此时跑来送花钱。孟姜接过小费继续哭唱,门官爬起来接钱后又装睡。整得观众轰然大笑!悲剧变喜剧!还有一次,台上演“荣归还目,剧中人物还是瞎子的李亚仙正闭眼唱得起劲,一大爷手持百元大钞献花钱,演员戏得好不接,观众席上哗啦啦笑声一片。大爷忽地醒悟:咋好接嘛,一接就成了:瞎子见钱眼睛开了。”这都是火把的不严谨但也是它亲民的地方。
来源二:参加旅游演出,男的变脸、吐火,女的戴头筛、插翎子,手挥水袖放锣鼓录音来一段川剧舞蹈。
来源三:红白喜事演出。一般是两口子的业务。开起二手汽车县区跑,他们的行话叫跑吹吹儿。
俗话说得好,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只有不怕艰苦,才能生存!火把演员最怕是生病、受伤。尤其好多没有买医保的。某火把演员,平常月收入七八千,最近背上生疮,没买医保,整了两个月,不但换药每天支出200元自掏钱。而且不出台就分文进账都没得。今年疫情,一至四月火把演员分文未挣,房贷、伙食、抽烟、喝跟斗儿酒、供娃儿只有吃老本。眼看快撑不住了,疫情缓解,云开月朗,恢复火把开班,方解倒悬之苦,正如京剧《钓金龟》中唱的:“老天爷睁开了三只眼,母子们从此不受饥寒。”这个中滋味国家剧团的吃皇粮人是品尝不到的。目前,成都有以下五家火把剧团。梅花剧团、百家班、联华剧团、三花剧团,龙泉驿区的兴龙剧团,另有郫都区的振兴剧团。火把面临的是市场竞争,观众是衣食父母。当年人民北路、荷花池各有一个火把剧团。那些老头、老娘儿观众精灵得很。两边看水牌,反复权衡后,一咬牙,一跺脚,那边戏好看那边。现在的梅花和百家班仅隔一个东风大桥,步行五分钟,竞争中也是各显神通。
著名剧作家、京剧《沙家浜》编剧汪曾祺曾说过:“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你问他喜欢川剧还是越剧?他回答喜欢川剧,就是有文化!”(此言未免绝对,越剧还是挺有文化的)川剧声腔有昆、高、胡、弹、灯五种。除灯戏为川剧民间原有,其它四种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传入又被川人改造的。川人有文化也反映在兼容与吸收上。高腔,有三百多曲牌,常用有上百种。来自江西弋阳腔揉进四川文人吟诵诗词声调而形成。弹戏,来源自陕西秦腔。胡琴,来自湖北汉调。昆腔,来自苏州。就这样,经过川人改进后形成川剧五种声腔。根据戏中人物和处境,性格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声腔。其实年轻人不喜欢川剧主要是川剧锣鼓打得人耳朵遭不住。川剧过去跑码头主要在乡下万年戏台唱。又莫得音响设备,大锣大鼓整起才吸引四面八方观众光临。而川剧的文化主要蕴涵在传统戏里。雅俗共赏。雅的如《情探》,小生要求有“书卷气”。一出场唱:“更阑静,夜色哀,月色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
又如该戏旦角的台词: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雅不雅?
   川剧不少戏中涉及大量历史典故。如《江油关》中,“伯夷叔齐把马叩,饿死首阳不朝周。微子也是殷家后,为何抱器又归周”这类台词在川剧本子中多着呢。通俗的如:《劝夫》中邱元顺唱:“孙猴子七十二变有法术,我邱元顺能变七十六。鱼翅海参变萝卜,象牙床变成了板板铺。狐皮袍子变麻布,金夜壶变成瓦壶壶。”很接地气!
  又如《迎贤店》势利的店婆听到贫穷书生叫门说:“又是这东西回来啰,人没得钱声气都不好听,干丝丝的,一点儿油气都没得。”生不生动?火把就专演传统戏。
因为,你喊他排川剧交响乐,他没有钱请乐队。喊他排革命现代戏他没有那么多人,演出观众有没有人买票看还是个问题,火把亏久了就只有关门。火把还有一个优点!不会像某国家剧团去乱改经典。它晓得乱改经典老年观众要骂!所以只有演传统戏,讲述中华民族忠孝节义惩恶扬善,才子佳人的故事。
火把也有缺点,迎合部分观众低俗欣赏趣味的东西也时不时出现在火把演出中。有些演员为了廉价的掌声乱拉警报(放高腔调)的现象不少……但不难纠正,也容易纠正。再过十年,川剧会走向何方?会不会只剩下变脸、吐火、滚灯或俏花旦类的歌舞?就我的水平,无法预测!但期望:凭借川剧旺盛的生命力,依靠巴蜀悠久的文化积淀。
愿川剧艺术继续传承和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131137lmtcdrcczqpgpis1.jpg
131342ftzg1vttiiwlzsud.jpg
131243bjik9su89sh773pk.jpg
131223qor93x7drm3xwreg.jpg
131159mroqztairc4afiqh.jpg

发表于 2020-12-2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1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篇结合实际的文章,涉及广泛的川剧现实,描写的川剧戏迷众生象鲜活生动。至扵川剧将来的生死存亡,问题太大最好留给后人去解决。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发表于 2020-12-2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有深度,有文采,耐人寻味。不知管文化的当权者读后有无感觉!

发表于 2020-12-2 20: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gongmian老师粘贴好文!
该文朴实、真实反映了川剧近几十年现状。既通俗白描,客观反映了川剧与双众的鱼水之情,又不乏民营团成为传承的主力軍。罗列故事、妙趣横生,既生活化、又接地气。
为该文大赞!

发表于 2020-12-2 21: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12-3 08:2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关于现时而今川剧现状的文章,写得好极了!谢谢作者,转载,转发!

发表于 2020-12-3 11: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转发者在此版块上给大家推荐了这么好的一篇讲述川剧生存现状的好文。十年之后,川剧又会是个什么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其实,事在人为,若有关负责人士真把30多年前四川省委就提出了的“振兴川剧“的方针落到实处,川剧的前景应该是光明的。反之,就难说了。光靠"火把"剧团的苦撑,和一天比一天少的年逾古稀的老年观众的捧场,川剧能振兴得了吗?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12-3 12: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变是永恒的,不变才是临时的。川剧也然!
随着时代的前进,愉乐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川剧也必然要变。变化后旳川剧或己不是现在的原貌了。原來的川剧(传统的)也就进了博物舘。
发表于 2020-1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00图片9okkbhxb5mykhcgbx.gif    
          00图片QQ.png



发表于 2020-1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消亡说不清
现实情况是,自生自灭的火把班子没有亡,不仅天天在演出而且是正宗川戏,国家发钱势力雄厚的养老团反而十月半年的才扑闪一哈,貌似扑闪的还是变了态的。如此看,不如把川剧整个推向社会算求了,反正老百姓是买票看戏,没戏的团,养着干嘛。
一边饿得没戏看,一边撑的戏不演。

发表于 2020-12-3 20: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強力支持“川剧在民间”老师意见!
强烈呼吁:四川省委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取消文艺演出团体“双轨制”,实行“並轨”,不论省市县剧团不分彼别,均“断奶”,纳税人也不原拿銀子供养那些要么不作为(无所事事整月季度不演出、要么为名、为节、为奖乱作为(胡编乱改、换个剧名就叫創新以此伸手向上要几十万、上百万),这些大院团均改制成“民营团”同享一个扶持传统文化的政策。
有竞争才有传承,有竞争才有质的损高(前提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若不改制,川剧传承将毁在乱作为的川剧人手中!

发表于 2020-12-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蓉真戏友 发表于 2020-12-3 20:33
強力支持“川剧在民间”老师意见!
强烈呼吁:四川省委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取消文艺演出团体“双轨制”,实 ...

这个建议好得很!

2022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袁诗成先生的这篇文章,感觉作者深入底层,对川剧的现况作了深层次的了解和剖析。对成都市川剧演出市场作了生动的描绘。个人体会如下:
   一、感觉省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基本上退出了演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火把川剧团)。“火把剧团”是见缝插针应运而生。并且基本站稳了成都市的川剧演出市场。他们的组织很精简(只有十余个人)。但是他们的人员很精练。(好多是专业剧团的退休人员,各人的本事都有独创性。)因此,每个“火把剧团”都恰似一个轻骑队。各人都是敢闯江湖的多面手。虽然他们生存的条件很差很差,但是她们顽强的存活下来了。
   二、省川和市川他们走的路子不同。他们走的是高、大、上的路子。他们两眼向上,盼望如何得到上面的财政拨款,如何提高演职员工的收入。这本来就没有错。他们能够保证每星期能够对成都的观众公演一次就很不错的了。据说他们每演出一次就会亏本很多。而“火把川剧团”是自负盈亏。是市场的需求把他们留下来了。
   三、政府对川剧传承的投入也是很大的。(据说每个大的节目都是上百万的投入)。对川剧中青年的培养也是挺重视的。(每两年一届的中青年川剧比赛的投入也可见一斑)
   四、为什么川剧演出市场中很难见省、市川剧院的踪影?这恐怕有省、市川剧院的难言之隐吧?不过,除了经济外,“传承”二字应该是省、市川剧院的核心任务。不要走偏了路子啊?
   五、省、市川剧院可否组织川剧轻骑队服务基层?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小精干的节目,扩大川剧的受众面?延续川剧的传承。
   六、可否允许本院的中青年演员到“火把剧团”走穴?以锻炼中青年演员的演出能力?
因为省市川剧院的演出活动较少,给年轻演员的锻炼机会就更少。“传承”二字恐怕就会流于形式了吧?
   七、川剧现在不适合搞高、大、上的路子。应该研究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川剧观众,感觉这才是延续川剧传承的重要的任务。老年观众走了后,如何延续川剧的新的观众?感觉川剧的曲牌太多太复杂了。难以适应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可否去繁就简向年轻一代观众普及一下川剧?把这批年轻观众先吸引进来?应当先期预见:没有观众的川剧是活不长的!
   八、川剧的传承任重道远,要想不被社会的潮流所淹没,只有靠我们川剧自己人!

发表于 2020-12-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说得好!呼吁国家、省府:文艺(川剧,曲艺,)也需扶贫啊!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12-4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mian 发表于 2020-12-4 14:09
读了袁诗成先生的这篇文章,感觉作者深入底层,对川剧的现况作了深层次的了解和剖析。对成都市川剧演 ...



   十分赞同先生所言,行之有效的举措!

2021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2-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gongmian推荐。

发表于 2020-12-4 22:0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去年发过评论,对川剧不再感!冒:

发表于 2020-12-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大上的改编川剧,的确花哨,唱歌跳舞,嘻嘻哈哈,配上交响音乐,热闹非凡!话剧不像,歌剧不像,音乐剧不像,芭蕾舞更不像.....四不像.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变是永恒的,不变才是临时的。哈哈哈。原来的川剧只有进博物馆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