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编《营山县志》之"杂类志”白话翻译
清编《营山县志》之杂类志,主要收集的是明清时期流传在营山的一些奇闻轶事。由于影印版多繁体字,同时字迹模糊不清,也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很难,普通人阅读困难。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于是抽空对其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以飨读者。
(译者:鹤鸣于野)
●乾隆25年(1760年),营山县北的深堂寺出现一条蛟龙。当天雷雨大作,这条蛟龙就跟着河流顺流而下。当它快到达骆市桥时,被驻守在那里的一个兵丁远远看到,惊恐之下急忙向蛟龙开枪。那龙中枪之后,突然一声巨响,河里卷起滔天巨浪,洪水骤然涨起,卷走骆市场几百家房屋,同时也卷走了几百个民众。
(译者注:蛟龙肯定是传说,不可信。但是,从这则传说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信息,即乾隆25年(1760年)营山有发大水,而且骆市损失较大。)
●乾隆36年(1771年),朝庭向四川的大、小金川用兵(镇压今天四川松藩地区的土司造反)。当时营山设置了军需局。局里某个差役在当地作奸犯科,贪污腐败、为非作歹,所以富甲一方,他家里养有大量奴仆,排场比长官还要大。民众们都不敢招惹他。后来,事情暴露,被调查后,革去职务,抄没家产,并不许更名。没过几个月,他只得在集市上乞讨渡日,老百姓看到他的惨状都非常开心,全都不给他施舍。不久后,此人就饿死于路旁,人们用草席将他的尸体卷起,草草掩埋了事。这天夜里,大群野狗到来,将其尸体刨出啃咬,最后尸骨无存。
(译者注:历朝历代,民众对贪官污吏都无比痛恨之。)
●乾隆56年(1791年),黄渡河涨大水,冲走民众的房屋、器具很多。有住在河边的一个村民打捞到一口大箱子,以为是财宝。打开一看,竟然是祖孙俩人坐在里面,同时还有几千两钱财。老者欲将所有的钱都送给村民以示谢意。但这个村民婉拒了,并把祖孙俩送回了他们家里。
(译者注:清朝版雷锋,史书宣扬助人为乐,积德行善。)
●嘉庆2年(1797年),白莲教匪入营山。老百姓扶老携幼逃命,路上拥挤不堪,父母兄弟被难民大部队冲散而失去联系的不可胜数。有一个15岁左右的姑娘就被冲散,遇到一个少年向她问路。少年问她的姓氏,她回答后令少年感到非常惊诧。原来,姑娘就是他的原聘(古时是父母指腹为婚,年轻人是不认识的)。少年叫姑娘跟他一起走,姑娘不同意,说必须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方可,(但父母已然离散,她又能去往哪里)?少年没办法,只能守着姑娘,未曾离去。后面难民越来越多,中间恰好有姑娘的亲戚,了解到他俩的情况,亲戚们就作主将她正式许配给少年,小夫妻俩人遂一起同行而去。
(译者注:故事非常有真实性,从侧面反应出白莲教造反对广大交战区农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白莲教匪侵扰营山,农民们非常恐慌,人们用耕牛驼着衣服、被褥争相逃命。如果贼军即将到来,耕牛就会叫起来以示警,同时会向某一个方向跑,这时如果跟着牛跑,一定不会遇到贼军。如果人们不听从,要跟着牛反着来,必定遇贼,而遭到杀害。所以,牛、犬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危险的气息。
(译者注:故事从侧面反应出白莲教造反对广大交战区农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嘉庆2年(1797年),白莲教匪滋扰营山境内,有姑嫂几人逃命,后面有贼军追击。小姑子力疲跑不动,嫂子丢下她自己跑了。原以为她不管小姑子了,谁知嫂子跑到一个山坡上站着,(让贼军看到她),假装往前看,然后扭头对着小姑子的方向大声叫喊:“小姑子你莫慌,官兵已经赶来了。”追击的贼军一听官军来了,赶忙调过头来逃跑了。小姑子与其他同行者得救了。一个村妇,在危难之机能如此急中生智,一般人的应变能力还真赶不上她。
(译者注:故事非常有真实性,从侧面反应出白莲教造反对广大交战区农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