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80|评论: 2

[川剧活动] 【代发】功 在 穿 越 ——看戏札记 (王小遂)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8-1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功 在 穿 越
                      ——看戏札记
              王小遂

        疫灾为患,剧场停演,锣鼓息响,已经好几个月了。回想2019年12月观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王华茂演出专场的热闹情景,竟然有点暗自“偷着乐”。因为如果当时稍一迟疑,疫情随即爆发,就会错过这场引人关注的演出,说不定就永远缘悭一面了。
首先,一台戏由不同演员演出几个不同的折子戏组成,是我们早已见惯的川剧演出常态。而由一个演员担纲演出几个不同剧目的专场,却少见安排,自易引人关注。再有,王华茂的的父亲王世泽是观众喜爱的小生名家,虽不幸过早辞世,但遗泽犹在。组织者在专场的主题词里巧妙地嵌入了父女俩的名字:“存世以泽,留华而茂”,无疑给演出平添了一分温馨亲情及传承深意。然而,更吸引我的还有她所选定的三个主打剧目:《情探》《逼嫁玉莲》和《铁龙山》。
        《情探》这个已有百多年“戏龄”的老戏,早已是世所公认的川剧经典,评介多多,无须多说。其实,它还是一本教科书,是川剧生旦演员的必修课。仅据1987年在成都举办的“《情探》研究演出”时的估计,自清末民初康子林与周慕莲首演以来,历经代代相传,通过《情探》就培育过至少七代“王魁、焦桂英”。其优美的文辞与曲折的剧情,更深深打动过千万观众的心。如戏剧家田汉就曾有诗记感:“纠缠至死似春蚕,犹恋从前一叶甘。双鬓近来秋意满,何堪此夜看《情探》?”(见《柴市节.情探.断桥——川剧观感之一》)王华茂作为新一代演员选演这个剧目,为了传承经典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铁龙山》,虽于正史无据,但以其传奇火爆堪称“麻辣烫”的情节及经过阳友鹤等名家的精心打造,也同样是川剧经典剧目之一。而且是难度极高的旦角犯功戏。
       《逼嫁玉莲》源自古老的南戏《荆钗记》,却在巴蜀水土间,岁月磨洗下,早已“川剧化”了。剧中的四川方言、俗语、展言子、巷巷话,风趣幽默,也极具川剧特色。
        而经典所以成为经典,关键是艺术家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情探》中面对负义王魁依然柔情百转的焦桂英,《逼嫁玉莲》中口蜜腹剑又善于忽悠的继母。至于《铁龙山》中,那霸气凌人泼辣狂野的杜后,更是戏曲舞台上一个十分独特的人物形象。美学家王朝闻曾誉之为“角色性格丑的揭示与形象的艺术美的统一。”(见《达则变——阳友鹤表演艺术散记》)。
        这三个角色虽同属旦行,但又各有“应工”。焦桂英虽鬼实人,应属青衣,重在唱功、表情;继母属摇旦,重在讲白、跩步;杜后则是泼辣旦,重在水发、身段。
        作为演员,应该以塑造人物为自己的“最高任务”。看来,王华茂在许多旦角折子戏中,选定这三个剧目作自己专场的主打,正是想接过前辈艺术家的“接力棒”,通过扮演这些经典剧目中的典型人物来锻炼自己。不过,也不得不承认,她这一出于良好意愿的选择,却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知道,演员艺术的创作特点就在于作者、工具与作品集于一身的“三位一体”。具体到川剧演员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演员)——工具(四功五法及文化素养)-—作品(舞台形象)。也就是说,演员进行创作的工具及最后的作品都集中在他自己身上。古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川剧演员的“器”是什么?就是“四功五法”的基本锻炼。加以细化,还有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的不同功法。再作细化,以旦行为例,就还有青衣旦、闺门旦、奴旦、花旦、摇旦、刀马旦、泼辣旦、鬼狐旦等等具体而微的程式、技巧。一个好演员,当然应以“艺多不压身”的追求,掌握尽可能多的技巧,便于适应更多的角色,达到“全褂子”的高度,通过“利其器”实现“善其事”。试想,王华茂面对焦桂英、继母娘与杜后等各有特色的创作对象,如何避免“一道汤”,做到个性鲜明,算不算挑战?
如上所述,当《情探》《铁龙山》《逼嫁玉莲》作为单折演出时,需要掌握不同人物对表演功法的不同要求,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已有不小难度。再把这三折压缩在一起,组成一台专场演出,则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有着质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时限上。就是说这台演出,不像摆单折子那样从容。它要求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紧锣密鼓催促中,迅速完成从形象到内心“脱胎换骨”的转变,迅速转换一个又一个角色,迅速在几个反差极大的人物之间自如穿越。而要实现这种穿越,不止“劳力”(从抢妆到连续唱做需要的体力负荷);也要“劳心”(承受进入角色后的感情激动,焦桂英与杜后尤甚);更要时刻注意“自控”(拿捏表演的分寸,不瘟不火,准确到位),前辈表演艺术家周慕莲就很讲究演戏“三不”:“不少——少则偷工减料;不多——多则庞杂臃肿;不过——过则失真走味。”(见《周慕莲谈艺录》)。如此这般,这个专场对于王华茂,又算不算严峻的挑战?
        难矣哉!
        值得庆幸和祝贺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演出终了,谢幕之际,观众的掌声和鲜花,以及王华茂自已激动的眼泪,说明她较好地应对了这场严峻的挑战,实现了这次艰辛的穿越。而痴心不改的敬业精神与刻苦练就的扎实功底,正是实现成功穿越的根本保证。
放眼一观,这一专场所取得的锻炼新人、缅怀前辈、传承艺术及服务观众的综合效应,是不是也可看作是对多种良好价值取向的一种穿越呢?!

                                                                                           2020年6月,疫情初解于成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8-1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1-1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