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其人其文
王文才
大树年长我一岁,自然称大树为兄。愚在白沫江水头,兄在白沫江水尾。首尾呼应,白沫江水一路高歌,奔向东方大海。
大树兄之名字,我在许多年前就在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如雷贯耳。其高大、枝繁、叶茂的形象,印在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玉溪河工程太和干渠民工,平乐镇农村信用社职员,平乐镇镇长,邛崃乡镇企业局局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邛崃餐饮协会会长,平乐金华山的岭秀山庄老板,出了几本书的诗人……
神交已久,盼望见面的心情,很是迫不及待。2018年采写《弘扬邛崃美食文化打造邛崃“精品文旅”,建设“精美邛崃”的建议》时,满有希望地想,这次该能见到兄了吧?谁曾想,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接连跑了几趟邛崃餐饮协会,直到建言文章受到市委政府相关部门的签批,也一直未与大树兄蒙上一面。
见到庐山真面目,是在2020年5月22日,平乐金华山岭秀山庄《四海拾贝》的发行会上。我是一个不速之客,受几个老科协同事之邀而去。负责报道发书的同志问我是哪个单位的,你们来的人很多吧?我在报道领书单上签了“老科协3人”几个字。仪式结束,干了酒碗。走时,大树兄正与文友们握手道别,忙得喜笑颜开,愚就阴梭阳梭地溜了。真是悄悄地来,赶了野席,悄悄地走,还带走了三本书。
回家当天,在《人民微视》《优酷》等网站上,上传了个六分多钟《祝贺闫大树<四海拾贝>发行》的音乐视频,在朋友圈广泛传播。6月9日,大树兄打来电话,说他在朋友那里得到了我的电话,要送我书。我说我有了,谢谢。6月14日,在邛崃“文艺之家”揭牌仪式上邂逅大树兄,他一下就叫出了我的名字。热情握手,寒暄攀谈,其乐融融。工作餐上,举杯相邀,托我写一篇《四海拾贝》评论,6月30日交卷。
回家后,回想我的欣然承命,不禁汗颜。我只喜欢小说散文,怎敢评论诗?既然承命了,下耙蛋就有些不好了。就“屎肚子冒充硬气功”,写下了这篇文字,想别大树兄也不会见怪吧?
我很敬畏诗,更敬畏诗人。觉得诗人都很了不起,什么五古、七古、古绝、古风,七律、七排、五绝,词牌名与韵律,这么复杂的东西都会整。我很懒,不喜欢动脑筋去记那些规矩,不喜欢去受那些约束。喜欢简简单单,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觉得写诗的人,跟写小说散文的人,有很大差别。看到一,想象到二,甚至想象到三四五,并浓缩、唯美、形象地用文字表现出来,这是诗人。诗人看到东西,勾出自己的积累,产生共鸣,得到主题。在用文字表现之前,考虑如何选择形式与格调,抒写情感,又不要太满,给人“留白”,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同时,享受联想与意境之美。
写小说散文的人,看到一个东西,联想自己的积累,产生共鸣,得到主题。在用文字表现之前,考虑如何才能让人物形象具有个性,站得起来。故事情节如何发生、发展、结束,才更精彩、更符合逻辑。让人产生爱不释手地读下去欲望的同时,觉得“真实”、“典型”!并从中体味出生活的真谛来。
我不喜欢想象的形象思维,只钟爱逻辑的推理思考。不喜欢动脑筋去写诗。许多诗都读不懂,就懒得去读,更不去评论。存在都是合理的,不能因为晦涩读不懂,就认为是精品,或不好。不具备那方面的素质,所以读不懂,更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以免贻笑大方。
我对大树兄的《四海拾贝》,虽然不能透彻地完全理解,但还是能够表达什么意思的。也许这就是《四海拾贝》“自然”、“真实”的缘故吧?大树兄“随缘”为文的思想与做法,很是对我的口味,也许是白沫江上游与下游之水,都是一个味道的缘故吧?“绝不为文而为文,为诗而为诗”,让母鸡照着圈圈下蛋的做法,太为难母鸡了。只有在鸡蛋筐中,照着圈圈去选择蛋,其蛋白蛋黄才是自然而真实的,富有营养价值。
相信大树兄也不是先决定要写什么诗,才决定到“四海”去旅游的吧?兄在游历世界各地的过程中,见到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江河、人情、风物……是未加大树兄事先刻意修饰的。这些自然存在的东西,无意间把大树兄储藏在脑海中的阅历积累勾了起来,新旧两种东西产生剧烈的相互碰撞,瞬间产生了“闪电”,接着就产生了文人们十分珍惜和感恩的灵感。这“闪电”照亮了大树兄内心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大树兄迅速抓住这转瞬即逝东西,很快地用“记录”的方式,把它“速写”下来。这是勤奋文人才具有的最宝贵的品质,大树兄拥有了,不得不为他点赞!
“四海”的范围十分广阔,包含世界各地的山川、江河、海洋,自然也包括里面已经存在和正在发生的人情世故。关注“四海”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大树兄做到了,令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树兄把在游历“四海”的旅途中,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面对不同人、事、物、景、情,与大脑中存储的事件、知识、求真求善求美的标准,发生摩擦、碰撞、冲击,自然产生的“情满于山”、“情倾于海”、“心怡于物”、“感动于事”……情感轨迹,即时地“速写”“记录”下来。这些“速写”“记录”的情感,块头有大有小,色彩有浓有淡,如同在广袤的“四海”沙滩上,拾回的色彩斑斓“贝壳”。
大树兄在猎奇、参观、畅游、痛悼,看、观、听、读、吟、颂、赞、感、致、题、赠、和、谢过程中的记忆、印象、遐思、遐想、偶感、有感、小赞、偶得、观感、寄怀、感怀、抒怀,体裁多样,表现形式灵活。题材广泛,大到一个国家民族、一条江河瀑布、一座城市建筑,小到一个人一段情、一幅图一句联。颜色囊括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彰显了大树兄寄情于物、心胸开阔、哲思开明、情感丰富的文人形象。集子取名《四海拾贝》水到渠成,既恰到好处,又名副其实。
《四海拾贝》从头到尾,是大树兄追求真善美,诗情诗意的自然流淌,没有一点花椒、胡椒、味精的味道。感觉这种速写“记录”,“见证”的不仅仅是大树兄游历了哪些山川地区,看过哪些异国风情风物,与哪些文人雅士具有真挚的深情厚谊,对哪些民俗节日有过感怀,给哪些名胜古迹写过诗题过联……而展示的却是大树兄深厚的诗词、楹联、杂文、游记的文字功底,沉稳、包容、繁茂、洒脱、飘逸的性格,阳光、向上、高亢思想血液流淌的轨迹,做人、作事、行文的思想立场、情感好恶,感情饱满而强壮的人物形象。
读罢《四海拾贝》,犹如品赏了一席丰盛的饕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