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59|评论: 0

[原创] 如何看待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口达14亿之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生活条件的具体情况也各有不同,群众之间的诉求自然而然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所谓众口难调,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很难满足所有人的诉求,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甚至可能会撞上“电车难题”,想要做到“雨露均沾”是对政府施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大考验。
昨天在微博热点新闻看到一条评论,说“一刀切真的是不作为的最大表现”,该评论网友点赞数近万。这条评论引发了我的沉思,所谓的“一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是如何与不作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那条热点新闻的内容是湖北咸宁为了落实湖北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政策,填埋了6000多斤野生动物,其中数量最多的当属政策出台初期饱受争议的竹鼠。在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之前,竹鼠是时下最热门的养殖品种,多地政府为了促就业,涨经济,也顺水推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但是随着疫情的爆发,野生动物灰色产业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有关部门雷厉风行,迅速响应,将野生动物产业链一刀斩断,被认定为野生动物的竹鼠养殖业也因此夭折,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网友就此事议论纷纷,称当初让养的是政府,现在不让养的也是政府,以后还怎么敢相信政府的话?
个人认为,在诸如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一刀切”的方式确实是一种立竿见影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一刀切”不能等同于“一竿子打死”,留在桌上的不代表安枕无忧,切到桌下的也并不意味着穷途末路。“切”的目的在于隔前阻后,划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作为主刀人的政府,一方面要量好尺子比好刀口,另一方面也要综合考量好下刀以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即某种行为从“合法”短时间内转变成“非法”的过渡阶段中群众所产生的不适应。那么在这个阶段,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充分听取群众的呼声,接受政策实施后的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持续出台保障措施,如果政策出台后便不管不顾,这就是不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也应该正确看待上级制定的政策,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出一些调整,并积极向上级反馈,如果只是执行教条主义,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也是不作为。“一刀切”不等于不作为,但“一竿子打死”绝对是不作为的表现。
通过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湖北在“一刀切”竹鼠养殖业之后,对损失惨重的养殖户进行了补偿,并且还鼓励和帮助他们养殖其他品种。这其实也体现了“一刀切”以后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也建议政府部门在“有所作为”的同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我相信网友们都很想看到也非常乐意看到一个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听民声、请民愿的领导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