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08|评论: 6

[原创] 作文评语写“传递正能量”有什么错?

[复制链接]

近日,常州一五年级女生在作文评改课后跳楼轻生。家长在网上晒出孩子的作文《<三打百骨精>读后感》,有人便凭作文本上的符号和评语对当事老师展开猛烈批评。
       当事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有无其他过错,目前不得而知,但仅就对学生作文评语看,我认为老师没有错,媒体上的诸多批评批判多出于对孩子的惋惜,对家长的同情,缺少理性分析,更不了解学校的教育和教学。

      一、作文本上的符号文字与老师无关
      据当地公安的侦察,作文本页眉上绿色圆圈和里面的文字为老师所画所写,其余的符号和文字全由学生所为。没有弄清基本事实,盲目开炮,批判再猛烈也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二、“传递正能量”的评语没有错
       1.评语合情合理   
      对学生作文表达的基本观点一一社会上有人耍阴谋诡计一一老师并未直接批评,生硬禁止,而是从正面引导,鼓励“传递正能量”。这样做符合教育规律,尽了教师应尽的职责。少年儿童,知识欠缺,阅历较浅,心智发育不充分,思想不成熟,分辨能力较差,学校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他们多关注正面的积极的事物,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如果关注负面的消极的东西多了,心灵会蒙上阴影,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发展下去,轻则性格内,重则抑郁成疾,甚至可能走极端抛弃一切。
      如果老师不正面引导,而是对作文表达的观点加以肯定甚至赞许,那是将孩子思想引入歧途,这才是真正的渎职失责。
      2.评语切合教学目标
      语文课裎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工具性要求学习语言文字,思想性要求接受思想品德教高育。老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是课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布置这样的作文,一方面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另一方面是为巩固和深化从阅读中领悟的思想情感。阅读课文,首先要理解内容,领悟中心思想。《三打白骨精》的中心思想,根据编者意图和“教参”提示,大意是这样: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善于辨别诡计、机智勇敢、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布置写读后感正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种斗争精神的感悟。“传递正能量”的引导正是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这不仅有利于对付考试,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评语符合文体要求
      作文是“读后感”。这种文体的内容应包含“阅读”和“感想”两个要素。写读后感要从阅读材中提取观点,然后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谈感想。对小生来说,从阅读材料中提取的最好是作者基本观点。原文的基本观点显然不是批判耍阴谋施诡计,而是赞颂辨别、揭穿诡计并与施诡计者斗争。可学生作文无论是“读”还是“感”,表达的恰好是前者而非后者。虽然后者并未脱离原文,但对心智不全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作正面的引导是应该的。
      评论者忽视学校教育、语文教学、小学生这些重要因素发表看法,脱离实际,观点偏颇,说理乏力,难以服人。

附网文:

6月4号,常州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缪可馨在学校上完两节作文课后,突然冲出教室翻越栏杆从4楼一跃而下。10岁的生命就此定格!从目前报道出来的细节看,孩子轻生与当天的作文课有着直接的关系。繆可馨写了一篇“三打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被认课的袁老师删改该多处,结尾一段孩子写道,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被批注要“传递正能量”。有同学说老师在课上批评了繆可馨,让她再罚写两篇作文,下课后便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更扎心的事,出事之后班级群里的一名家长还带头呼吁老师没有错。你们给老师点个赞,底下竟出现了一连串的堪称“丧尸式”的点赞。直到最后才有一位家长出来说,这样不妥!敢问袁老师?按照你的逻辑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都是负能量,是不是要统统删掉呢?敢问那些点赞的家长,你们的心不会痛吗?你们不害怕这样的事哪一天也会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吗?调查说当天老师没有对孩子进行辱骂体罚,但对一个成绩优异努力向上的10岁孩子来讲,老师的极度否定带来的打击,可能远远胜过体罚辱骂。只盯着学生的缺点,而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甚至刻意漠视学生优点的老师更是一种可耻的负能量。期待我们的学校能少一些这样的袁老师,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20200617_7654073_1592392255908.jpg
20200617_7654073_1592392255940.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6-17 19: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妖(正负)颠倒是混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啥能量?

发表于 2020-6-1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文章的理解要符合所谓的“原意”,才是“负能量”——如果有负能量的话。如果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八股文过时的、机械的、无用的、古老的教条里,那对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是彻头彻尾的扼杀!

文章、小说反映了某种观点、叙述了某件事情,作者有作者的价值观隐含在字里行间,但读者也有读者的理解角度和价值观判断。文学作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和多个启发读者思考的视角,而不是给出什么“标准答案”。如果读者、学生能够合情合理地从与老师、权威、原作者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正所谓幸莫大焉,岂能说成是“负能量”!

就算原作者是想“赞颂辨别、揭穿诡计并与施诡计者斗争”,但是读者领悟到表里不一的人心险恶、“批判耍阴谋施诡计”又有什么错?惩恶扬善本来就是一体两面,“辨别揭穿诡计、与诡计作斗争”就是应该提倡的、是正能量,“批判耍阴谋施诡计”就不应该提倡了、就成了负能量了、就“误入歧途”?难道“阴谋诡计”只能辨别、揭穿、斗争而不允许“批判”?这简直是我们从未见识过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大到无以复加的、没有逻辑的“逻辑”!

总之,这篇转帖的辩术,是我见过的最差劲的诡辩术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07: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尘沉城 发表于 2020-6-17 21:28
对文章的理解要符合所谓的“原意”,才是“负能量”——如果有负能量的话。如果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八 ...

问题是作文仅暴露现象并未批评。对少年儿童,首先要树立正面的,有了鉴别能力才让其批判负面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少暴露性文字,连批判文字也很少见,就是立足于正面教。

发表于 2020-6-18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荷上清风 发表于 2020-6-18 07:50
问题是作文仅暴露现象并未批评。对少年儿童,首先要树立正面的,有了鉴别能力才让其批判负面的。小学语文 ...

我不赞同这样的理解。

在人的认知能力进化过程中,认识正面和鉴别负面从来都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教自己的小孩时,除了赞赏孩子做得对的地方,也同时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什么人什么事要避开,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负面的东西。

机械地“先树立正面的形象”、再“鉴别批判负面的东西”,既无必要,也不符合人性和智力发展规律。孩子也是人,他们自己也有思考能力,不能主观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不能真的将孩子当成一快橡皮泥或者雕塑的原材料:先捏什么后捏什么先雕什么后雕什么都悉听尊便、橡皮泥和原材料完全没有发言权。

当孩子没有按照这种所谓的“先正面后负面”的认知顺序发展时,就成了另类了?孩子能够认清负面的事物、能够靠自己的判断避免走入负面的误区,反而是坏事?无稽之谈。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11: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尘沉城 发表于 2020-6-18 09:32
我不赞同这样的理解。

在人的认知能力进化过程中,认识正面和鉴别负面从来都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教自己 ...

评论者忽视学校教育、语文教学、小学生这些要素。
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课标”和教材实施教学,与家庭教育有别。

发表于 2020-6-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荷上清风 发表于 2020-6-18 11:00
评论者忽视学校教育、语文教学、小学生这些要素。
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课标”和教材实施教学,与家庭教 ...

“课标”规定了不能批判“阴谋诡计”?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