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福和冯子健等,在《柳叶刀》发表论文指出: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员仍然普遍易感COVID-19病毒,中国或面临再次发生COVID-19流行的风险。
目前尚不明确COVID-19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安全性、产能和研发时间表等,还需时间进行大量的研究。疫苗前景可期,但仍有失败的可能,万一安全而有效的COVID-19疫苗未能研制成功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中国将与国际科学界合作,确定有效药物和治疗策略。
论文这两段话表明,中国有再次发生新冠疫情的风险,而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能否成功尚不明确。对新冠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尽管很多人比较乐观,而我愿意持怀疑态度。理由有二:一是前车之鉴。SARS出现已18年了,至今并未出现成功的疫苗和特效药物。新冠病毒和SARS同为冠状毒,后者多年探求无果,前者怎么能在短期内有所突破?二是舍本逐末。目前,对新冠病毒致病和致死的机理都未弄明白,就忙着去研制治病的药物和防病的疫苗,这是本末倒置,具有盲目性,只能是碰远气,尽力而为,能否成功,谁也不敢担保。
关于新冠病毒致死原因,最初都认为是肺炎。肺部炎症损坏了肺泡,呼吸不畅,多器官因缺氧而衰竭导致死亡。可最近意大利和北京医院专家发现,新冠患者死于肺栓塞。肺炎引起血管出血,血小板聚集凝固血液形成血栓,尤其是肺深静脉血栓。血栓阻碍血氧输送,各器官因缺氧而衰竭。因此,对危重病例上呼吸机、体外膜肺没用,只能用抗血凝药救治。
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病毒进入人体直接破坏细胞,损伤肌体尤其是肺泡,产生炎症风暴,出现发热、气喘、咳嗽、全身乏力等症状。另一种看法是,病毒进人体后诱发免疫系统产生过激反应,释放出过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敌我不分,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肌体,引发炎症风暴,出现发病症状。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有病毒却不发病,说明病毒不会或不能损伤肌体。武汉对无症状感染者随后的检测未发活病毒,说明人自身的抗体确能杀死病毒。
研制疫苗的原理是制造类似新冠病毒的假病毒,注入人体诱发免疫系统产生能够抑制或杀灭真病毒的抗体。如果人本身就有这种抗体,注射疫苗不是多此一举?如果抗体真会损伤肌体,多了反而是坏事。
研制的疫苗经过两期临床试验,据说样本都有应答。什么叫应答,或许就是能产生抑制或杀灭新冠病毒的抗体。但是这种“抑制或杀灭”效果,现在可能只出现试管理或小白鼠、印度猴身上,能否在人体内出现那还是问题。
中国的疫苗正在国外进行第三期试验。怎么试验不得而知。但真实的试验应该是,先给样本注射疫苗,等产生抗体后让其感染新冠病毒。隔一段时间后,如果全部或大部分样本(数量足够大)不发病又未出现不良反应。这种疫苗就是有效的安全的。但是这样做,人伦审查可能能通不过。
总之,疫苗和有效药的研制并非易事,可以期待,但不抱太大期望。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新冠疫情,还是像高福、冯子健说的,作好封堵压制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