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49|评论: 0

[原创] 真实未必实在疾病末必难治评方方《封城日记》(8)

[复制链接]

方方1月25、29日和3月1、2日的日记一如往常,连篇累牍地讲自家或亲友的生活琐事,令人诧异的是3月1日的日记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批王广发,说他随笫一批专家组赴武汉时讲了“人不传人”和“可防可控”,祸害无穷。
        王广发作为有一定权威性的专家组成员在疫初发、对病毒的传播性致死性认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讲“可防可控”,确实起到让人放松警、松懈斗志、盲目乐观、错失良机的消极作用,危害很大。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在随后对媒体谈话时,竟为自已竭力辩护,毫无悔意,更无歉疚,丧失了医者的仁爰之心,理应受到严厉的遣责和批判。应该说,这一点,方方仗义直言,做得对,干得好。
       不过把“人不传人”的说法甩给王广发,值得怀疑。王广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记得我当时说,有没有人传人现象,这个需要流行病学数据,这个不好判断。”“人不传人”似乎不是王广发说的。舆论普遍认为是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讲的,可至今不见有人拿出视频、录音等可靠证据。查阅资料,高福根本没有参加第一批专家組,而且他最近对媒体公开澄清,他从未说过此话。究竟是谁说的,是否真有人说过,现在还是一个谜团。也许方方手里有什么硬核凭据,要是拿不出铁证,不仅王广发叫屈,旁观者也会有方方落井下石之感,“日记”标榜的真实性也将受到质疑。《日记》还说王广发1月 16日就感染了新冠病毒,已得知这个病“人可传人”,但他不讲,似有隐瞒实情贻害于人之嫌。可王广发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他是在1月20日晚上才经检测确诊新冠肺炎的,与钟南山宣布“肯定人传人”几乎同时,隐瞒之说不能成立。批王广应该,但事实不准确,容易给人胡说的感觉。
     日记也免不了要写阴暗和悲伤,主要是两件事。一件说:“一个农民夜半三更被挡在土墙外不让通过。无论如何求情,守路人都不让过。”叙事很简略,定性很严重:“执行防疫规定固然不错,但是不能执行得连基本人性都没有了呀。为什么我们的层层官员都可以把一纸文件教条化成这样?”不知道负责检查的人是不是“层层官员”,也不知道那个被挡在土墙外的农民是不是在荒郊野外冻了一夜,以致让方方觉得“连基本人性都没有了”。定性要以事为依据,没有事实支撑,定性会认为是戴大帽子,无限上纲。
      第二件事说:“一个脑瘫儿童,因父亲隔离,只能一人在家独居五天,由此饿死。”这确实是疫情中的另一场悲剧,令人痛心。那些渎职的官员,那些冷漠的邻人也应该受处罚和遣责(已经被处理)。方方“日记”一个最致命也是最容易让人诟病的弊端就是,无限上纲,戴大帽子;以偏概全,打击一大片;以现在妄判未来,现在存在的问题将永远存在,不可能改变。“日记”在记述脑瘫儿饿死事件之后,表达自己的高见:“一场疫情,暴露出中国各地官员的基本水准,更暴露出我们的社会疾病。这是比冠状病毒更为恶劣更为持久的疾病。而且看不到治愈期。”一个孩子的死怎么就代表了“一场疫情”?怎么就暴露了中国所有官员的“基本水准”?怎么就暴露了“我们的社会疾病”而且“看不到治愈期”?这此论断不仅不合逻辑,无充分的事实依据,还有打倒所有官员、抹黑新社会之嫌,而且往往为自己随后的日记狠狠打脸。
      “日记”说:“”元月31日的数据统计……结果是:武汉确诊和疑似病人仍在增长,但速度已明显下降。并且连续三天都在下降。重症病人数字也在减少,死亡率与之前比,稳定在2%左右。而治愈人数和疑似解除人数在增长。相当好的一个信息!说明近期的防控有明显效果。”“外省的病人在减少,治愈率很高,死亡率很低……火神山医院从明天开始可以接收病人。那边床位多,医疗条件会更合适,外来援助的医护人员也会很多。”不是说中国层层官员都不顾人民死活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吗?这些“明显效果”末必都跟他们无关?“日记”还说“有几万青年志愿者在疫情前线奔忙。纯粹都是自愿服务……做什么的都有……以前我们常常担心年轻人会变得越来越功利。这个时候……心想,我们这些老家伙瞎担心什么呀!”前两天不是断言冷漠无情是社会疾病而且不能治愈吗?这些志愿服务青年展现的正是这个社会的基本风貌,怎么又用不担心了?
      仅凭一两件偶然的不幸事件就断言整个社会一团糟糕且不能改变,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会让人走上歧途,不仅被人猛踩,也让自己狠搧耳光。这对方方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比冠状病毒更为恶劣更为持久的疾病。而且看不到治愈期。”

附“日记”原文:
正月初五(1月29日)  
坦坦荡荡地睡到中午12点(其实平时也差不多起得这么晚,只是平时会自责。而现在,武汉人说:锄禾日当午,睡觉好辛苦。睡了一上午,还有一下午。这样一来,不可能没有坦荡感呀!)。躺在床上翻了一下手机,看到我的医生朋友发来的信息:多多保重,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这个连续强调的“不要出门”四个字,挺让人心跳。心想,恐怕这几天真是疫情的爆发期了。连忙给女儿打电话,她说正准备去小区超市买几个盒饭。我要她不要去。哪怕光吃白米饭,这几天也不要出门。初一听说中心城区机动车将要禁行,我已经给女儿送去了一批保证她能活十天的物质。我推测她是懒得动手,才想出门找吃的。好在她也怕死,听我一说,同意了不出门。过一会儿就开始找我询问,怎么做大白菜(她居然把大白菜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女儿的住所,从未开伙。平时或回家蹭饭,或是吃外卖。现在倒好,总算启动了自己的厨房。这算不算是一个意外收获?相比起来,我比她舒服,邻居给我送来一碟热气腾腾的生煎包子。尽管我们俩戴着口罩办交接,但包子我还是要英勇地吃下去的。  
今天阳光灿烂。这是武汉冬天里最舒服的那种阳光。温暖而柔和。如果没有疫情,我家周边,一定堵车满满。因为东湖绿道就在附近,这是武汉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但是,现在的东湖绿道,空空荡荡。前两天我同学老道跑去转了一圈。说整个绿道,只他冫冫最可怜的还是那些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因为病房一床难求,他们仍在煎熬之中。火神山工地建设得热火朝天,但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他们是最大的受害人。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从此破碎。一些媒体,在记录这些。更多自媒体,也早就在默默地记录。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记录。早上读了一篇写母亲在初一去世,父亲和兄长都被感染的文章。心里特别堵得慌。这一家,也算中产了。那些更穷的病人呢?不知道会活成什么样子。其实前些天,看到诸多医护人员疲惫和病人崩溃的视频,那种悲哀无助的感受,我今生从未有过。川鄂(湖大教授)说,他每天都想大哭一场。谁不是呢?为此,我一直跟朋友们说,走到今天,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祸的比重。复盘之后,那些渎职者,一个也不宽恕,一个也不放过。但是现在,我们先全力以赴,熬过难关。  
说说我自己。除了心情与日常不同,生活倒是没有更多变化。以前过年,也是这样。只在初三时,到舅公杨叔子家拜年并聚餐(今年也取消了,舅公年迈体弱,更是要重点保护),基本上哪儿都不去。其实每到冬天我都容易发作支气管炎。曾经连续三年在春节前后住进医院。所以这些天我时时警惕自己不要生病。前几天有点头疼,昨天略有点咳嗽,但今天又都好了。以前蒋子丹(她对中医很有研究)根据我感冒的情况,说我这是“寒包火”。此后一到冬天,我每天都会用黄芪、金银花、菊花、枸杞、红枣、西洋参加上红枣桑叶茶煮水。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杂煮”。天天喝几大杯。疫情紧张后,又加上早晚一次维C片,一杯维C泡腾,外加几杯白开水。晚上洗澡,用略烫的水长时间冲洗背心部位,还把自己买的莲花清瘟胶囊全部吃光。我的同学教了一个“闭门法”,要我们时时默念:“全身毛细孔闭!风寒不入,百邪不侵,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他一本正经说这是历代秘传,绝非迷信。我们大笑了一通,不知道有没有人真念。总之,我已经按各路朋友所教方式,将所有装备统统用上(除了闭门法)。显然,它们有用。目前我的状况还不错。保护好自己,就是帮忙。  
顺便说一下,前天我的一条微博被屏蔽了。它活着的时间比我想象得长。意想不到被很多人转发。因为我喜欢直接在微博这个小框框里写。所以写时会很随意(喜欢的就是这种随意感!),想到什么写什么。校对不仔细,错漏字也多(惭愧,有点对不起武大中文系),还望包涵。其实,我根本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批评谁(中国有句老话叫秋后算账是不是?)。毕竟,现在我们的主要敌人是瘟疫。我一定会和政府和所有武汉人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共同抗疫。政府向市民提出的所有要求,我也会百分百配合。只是当时写到那里,觉得反思也很必要。由此,就反了一下思。  

正月初六(1月30日)  
今天是大晴天。有着冬天最舒服的气韵。也是欣赏冬季最好的日子。但是疫情把人们的心情破坏一尽。万千美景,无人观赏。  
残酷的现实依然摆在眼前。起床后,看信息。一个农民夜半三更被挡在土墙外不让通过。无论如何求情,守路人都不让过。在这样寒冷的深夜,那个农民最后去了哪儿呢?非常让人揪心。执行防疫规定固然不错,但是不能执行得连基本人性都没有了呀。为什么我们的层层官员都可以把一纸文件教条化成这样?只需一个人戴着口罩,把农民引到一间空房里,隔离居住一夜,不就可以了吗?又看到,一个脑瘫儿童,因父亲隔离,只能一人在家独居五天,由此饿死。一场疫情,暴露出无数众生相,暴露出中国各地官员的基本水准,更暴露出我们的社会疾病。这是比冠状病毒更为恶劣更为持久的疾病。而且看不到治愈期。因为没有医生,也无人愿治。想到这个,心里无比悲伤。就在几分钟前,一个朋友告诉我,我们单位的一个年轻人生病了两天,呼吸困难,疑似,但未确诊,也无法住院。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小伙子。我与他一家都非常熟悉。但愿只是普通感冒,不要中此恶招。  
好多人给我发信息,说他们看了中国新闻社对我的采访(对了,采访人夏春平是中新社副社长副总编,被我在博客中写成了总编辑,糊里糊涂升了他一级。这里特此说明一下,也向夏春平和真正的总编辑道个歉),觉得我讲的不错。其实采访内容自然会有删除,可以理解。但有几句我觉得留下应无妨。在谈到自我疗伤这个话题时,我还说:“最重要的是那些被感染的病人和去世者的家属,他们的遭遇可能更惨,伤痛可能更深,甚至终身不能平复,这些还需要政府特别安抚……”回过来想想那个深夜被拒的农民,想想那个一人在家饿死的孩子,还有无数呼救无门的老百姓,以及流落在外像丧家犬一样到处被驱赶的武汉人(包括许多孩子),不知道得用多长时间才能平复这样的一次伤害。整个国家的损失就不用我说了。  
网络从昨天到今天疯传的是关于专家来汉时的表现。是的,那些养尊处优、掉以轻心的专家,当他们轻率地告诉人们“人不传人”“可防可控”这个结论时,他们就已经犯下滔天大罪。如果尚有良知,如果能看到那些正在受苦受难的百姓现状,心里应该会有负罪感吧?自然,湖北的主政官员,承担的本是守土安民之责。现在土未守民不安,他们怎么会没有责任?疫情至此,必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他们根本没有推诿的余地。只是现在,我们更希望他们打起精神,怀着赎罪感更怀着责任感,继续带领湖北人民走出艰难时日,以此来获取人民的宽恕和原谅。武汉坚持住了,全国也就坚持住了。  
我的亲人们,大都在武汉。庆幸目前大家都还健康。其实也都算是老人了。大哥大嫂七十好几,我和小哥也都在奔七路上。我们不病,就是给国家帮忙。好在侄女母子今天清早已顺利抵达新加坡,他们被隔离在了一个度假村。要深深感谢洪山交管局。侄女昨天得到的通知是:新加坡的飞机今天凌晨三点起飞,晚上要提前到机场。交通封锁,大哥不会开车,侄女母子根本没有前往机场的交通工具。这个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大哥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所属洪山区,我向洪山交管局询问我的车是否可以通行。他们局有不少我的读者。于是说你还是在家写作吧,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于是昨晚派了肖警官将我侄女送到机场。我们全家都由衷感谢他们的帮助。有急有难找警察,这个是最靠谱的。侄女和她儿子的平安,是我今天唯一觉得高兴一点的事。  
今天已经是初六了,封城近八天。需要说的是,尽管武汉人天性达观,武汉的工作也越来越有序,但武汉的现状仍然严酷。  
晚上喝小米粥。一会儿去跑步机上活动一下。点点滴滴,记录在案。


正月初八(2月1日)  
今天天气仍然晴好。初八了,居然有点怀念院子里每年此时的热闹。  
早上起来,仍然先看手机信息。看到一份元月31日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的结果是:武汉确诊和疑似病人仍在增长,但速度已明显下降。并且连续三天都在下降。重症病人数字也在减少,死亡率与之前比,稳定在2%左右。而治愈人数和疑似解除人数在增长。相当好的一个信息!说明近期的防控有明显效果。这是我大哥今早发在自家群里的。我无法确定它是不是真的,但我希望它完全是真的。仍然是那句话,武汉挺过来了,全国就挺过来了。  
回想起来,最早告诉我们有此病毒传染的,也是大哥。我们有个家庭群,其实就只我们兄妹四人。连嫂嫂和侄儿女们都没加入。两个哥哥在大学当教授,他们的同学和同事群信息经常很丰富。尤其大哥,他是清华毕业的,又在华科大当教授,所以他那里有价值的信息会多一些。12月31日上午十点,大哥转了篇文章,说“武汉疑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注有括号“(SARS)”。  
大哥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二哥马上就提醒道,大家不要外出。二哥在沈阳工作,又说你们可以到沈阳来避难。沈阳零下二十度,什么病毒都活不下来。大哥说,SARS怕高温,还记得2003年吗?之后大哥再度发出信息,确认此消息为真,并说国家卫健委专家已经抵达武汉。  
小哥有点吃惊,因为他就住在病情集中爆发的华南海鲜市场附近。我到中午才看到这些,马上说,近期不要去医院。因为小哥身体不是太好,他主要看病就在汉口中心医院,而那里却集中着大部分武汉肺炎患者。小哥很快回复,说他下楼看了一下,汉口中心医院平静无常,他原以为会有很多记者。很快我在同学群里看到了华南海鲜市场和汉口中心医院情况的视频。于是立即转发到自家群里。并提醒小哥,出门戴口罩。甚至建议他元旦后先逃到我家来。毕竟我当时住在江夏郊区,距离汉口比较远。小哥表示,看看事态发展再说。二哥则认为,不必太紧张。政府不会封锁信息,否则就太对不起老百姓了。我基本上跟二哥的想法差不多,觉得这么大件事,政府不可能封锁信息,不可能不让百姓知道真相。  
元月1日上午,大哥再次转发了《武汉晚报》关于华南海鲜市场停业整顿的新闻。小哥仍说他们家附近没什么变化,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作为普通百姓,其实在这一天里,我们已经高度重视这件事了。所提及的措施,与现在无异,即戴口罩,呆在家里,不要出门。我相信其他武汉人跟我一样,经历过SARS那样的恐慌后,谁都不会轻视这种消息。但是,官方的说法很快来了,它们来自专家的结论,概括起来是八个字:人不传人,可控可防。大家立即都松了一口气。反正我们从不吃野生动物,也不会去华南海鲜市场,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我之所以复盘上述,是因为今天早上看到一个对王广发先生的专访。王先生是第一批来汉专家。他讲完“人不传人,可防可控”后,自己就被感染了。我以为他多少会有点自责或是懊悔以及反思,哪怕这错误与他f武汉官方如何官僚无能,或是有多少人为显盛世繁华刻意遮盖,但作为医者的王先生,在表述时,是不是可以更谨慎一些?而不是这么斩钉截铁?同时,王先生在元月16日即被感染,显然此时已然得知病毒是“人可传人”的。但我们并没有听到王先生及时修正自己此前所说的八个字,也未听到他大声疾呼人们警惕,却一直等到三天后钟南山院士来到武汉,才向人们道破真相。  
对王先生的采访,是昨天作的。武汉人窝囊的春节(尽管武汉人达观)、病人们的惨烈状态,死者们破碎的家庭,封城行动对整个国家的损失,以及王先生同行们的无比辛劳和壮举,全国人们都看到了。但是,对此负有一定责任的王先生在访谈中却没有一丝愧疚,没有一点歉意,甚至还觉得自己有一份功劳。他说:“我要跑到武汉走马观花,要是不去病房,不去发热门诊,我也不会感染,反而进去以后,自己感染了,大家才知道这个疫情确实是严重了。”听到这话,我真是无语了。看来王先生是不怕武汉人对他爆粗口的。  
唉,中国人一向不喜欢认错,也没有多少忏悔意识,更不会轻易产生负罪感。这可能跟文化和习俗有关吧?但作为医者,专业就是救病扶伤,看到那么多人,因自己的言论而病中挣扎而绝望死去,即令大家并无多少责怪,可自己呢?自己就可以那样轻松地放过自己吗?内心就没有哪怕一点点的罪恶感?说好的仁心呢?怎么还可如此洋洋洒洒地自夸?国有大难,连皇帝偶尔都懂得发个“罪己诏”。王先生(包括专家组)呢?真没打算向武汉人道个歉?真没觉得这是自己从医生涯的一个教训?  
算了,这个时候,实在不想多说。还是祈愿王先生今后更加努力地救死扶伤吧。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拯救自己。  

正月初九(2月2日)  
今天初九。我们已经坚持多少天了?真是懒得数了。有人出一道急智题,说不准看手机,今天星期几?要求一口报出来。真是下手太狠。谁还记得星期几呀?能记住初九,就不错了。  
天气又开始阴沉,下午还下起了雨。奔波的病人们,会进入更加可怜的状态。在武汉,出门看看,除了人少灯亮,其实一切还是都还是井然有序的。生活物质基本不缺。只要没人生病,家家都很安稳。不是有人想象的一座炼狱。而是个安静的美丽的磅礴大气的城市。只是一旦家里出现病人,就会一片糟乱。到底是传染病!而且医院资源只有那么多。市民其实也知道,就是医生自己的家属生病,如若不是重症,也住不进医院。这几天,正处于专家预计的疫情爆发期中。估计我们还会相继听到或看到一些更严酷的信息。今天最难受的视频,是一个女儿跟在殡葬车后号啕大哭。妈妈死了,被车拖走,她无法为其送葬。将来或许也不知道骨灰在哪。在有着轻生重死文化传统的中国,这恐怕是儿女们心里最大的疼。  
其实没办法。谁也没办法。我们唯一的事,只能把这一切都扛下来。尽管病人多半扛不住,病人家属也多半扛不住。可是,不扛,又能怎样?以前我曾经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说这话时,体会还不深。这一次,才真正让我铭心刻骨。下午与一个青年记者沟通,他说,他深感无力,人们看到的只是数字,但数字之后呢?这些年轻人,真不容易。在这个年龄,便要去面对一些残酷:挣扎、死亡以及各种不准的指令。我也觉得非常无奈。但转念一想,我们除了振作起来,还能怎样?我们没办法帮助病人,我们只能自己扛住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在有余力能帮人的时候,就帮着他人一起扛。无论如何,再扛他一周。  
另外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是看到一份数据。上面说,外省的病人在减少,治愈率很高,死亡率很低。湖北这边,之所以数字不准确,死亡人数多,显然还是医疗资源不足所致。导致一些人在死后没能确诊,另一些人垂死前才得以住院。说明白点,就是说,这个病不是不可治。只要在发病之初得到治疗,很快就可以控制。同时也看到一份建议,说其实邻省的医疗机构,都严阵以待,却并无多少病人。A传B的人有一些,但B传C的人极少,虽有一二,却并未确定是否就是C。所以,建议武汉用救护车,由医护人员伴同,在严防感染的前提下,转送一些病人到邻省的传染病院进行治疗。武汉这地方,地处国之中心,好多省会,只需三四小时即可以抵达。病人只要得到治疗,就能逃过死神。不知道这个建议是否适用,我自己觉得也有一点道理。不过,刚才又听同学说,火神山医院从明天开始可以接收病人(不知确否)。那边床位多,医疗条件会更合适,外来援助的医护人员也会很多。如果明天即可接收病人,这个往外省送的建议就无效了。唉,总之,现在我的心愿变得很小:只愿生病的人们,能有医院可去。为他们祈祷。  
还有,我很想夸一下武汉的年轻人。有几万青年志愿者在疫情前线奔忙。纯粹都是自愿服务,他们以微信群的方式组织起来,做什么的都有。相当了不起!以前我们常常担心年轻人会变得越来越功利。这个时候,看着朝气蓬勃的他们,心想,我们这些老家伙瞎担心什么呀!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与它相匹配的人,年长者不必杞人忧天。昨晚,陈村传我一个视频,是武汉一个年轻人拍下封城后每一天每一天的事。连续拍了好多天,我一口气看完。真好。以后有机会见到这小伙子,一定送他几本我的书,以表达我的敬意。还要告诉他,在某个寒冷而忧伤的夜晚,他的视频鼓励了我。
20200426_7654073_1587885372574.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