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是这次新冠疫情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新冠肺炎的人际强传染性,使得1月23日武汉封城不久,全国就有30多个省份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自然,这以“封”为标志的管控就成了普遍的硬措施。如此以来,这主要以堂食为主,兼营外卖的餐饮行业生意直线下降。
封禁在家的公众,有足够的时间做饭。此段时间,别说没有了堂食,即就是外卖,生意也是一落千丈。连续50多天,餐饮商家没有生意不说,为应对春节旺季的积压食材,如今因保质期限制多数也浪费了,并且,房租工资社保电费等刚性成本,更是沉重的压力。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了995家中小企业,指出有85%的企业支撑不过3个月。而这经营岌岌可危随时会有倒闭风险的,以餐饮企业为多。毕竟,相比而言,餐饮行业都是民资进入,竞争压力相当的大,而资金实力又都是十分有限。如此以来,持续50多天的“休克”状态,这生存的压力相当大。
针对餐饮行业不景气的现状,3月21日,呼和浩特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外发布文件,要求从3月23日起,“各旗县区、经济开发区,市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企事业单位食堂暂时关闭。干部职工不得将外卖带到机关就餐。鼓励干部职工到餐饮企业用餐,传递安全信息,恢复群众信心,引导广大群众到餐馆消费,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能够理解呼和浩特的良苦用心。若是餐饮行业大量的倒闭破产,这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中低端劳动力将会失业。要知道,如今疫情肆虐,全国经济萧条,稳就业是上下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别的不说,这失业人口太多,将会是各种社会风险的隐患所在。
很显然,当地意识到了问题,然后才关闭各单位食堂,鼓励工作人员下馆子。这样的做法会有一定的效果。不管咋说,也算是用众多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各餐馆堂食来向市民宣示,在做好自我防护手段的情况下,呼市疫情得到了控制,社会各方面都可以走上正轨了。同时,也能多少促进当地餐饮行业的人气,起码,也可以让众多濒危的餐饮企业有点收入嘛。
只是这样的做法有点用力过猛了。用红头文件来鼓励工作人员,这就是妥妥的行政绑架了。尽管说是鼓励下馆子,可是工作人员咋敢不服从鼓励呢?而且,这些单位的工作特点或者工作地点,关闭食堂未必合适。或许有单位人员吃饭不定时,或许有些单位附近没有餐馆,这都是问题。如此“一刀切”的关闭食堂,只能说是权力的傲慢与滥用了。
再者说了,解决餐饮行业的困难,指望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总是有杯水车薪的嫌疑。毕竟,哪怕再多的单位,哪怕再多的工作人员,也只能是中午用餐,而且基本都是快餐或者简餐,根本不会是餐饮业的“大客户”。何况,要求干部职工不得将外卖带到机关就餐,这就意味着对餐饮业另外一种运营形式的“封杀”。正负相抵之后,恐怕对餐饮行业的生意促进是很有限的。
其实,对餐饮行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社会能够恢复正常。起码,让所有的餐饮企业经营者能够看到希望,能够对暂时的困难与随后的生意恢复有个明确的判断。有且只有对市场的确定性有了大的把握,不敢说,餐饮商家咬咬牙吧,至少可以有信心坚持下去。若是当地依然用防控的名义,对人员、物资或者社会流动做出各种限制,那么这看不到生意的未来,对商家将会是致命的。
同时,当地应该在职责范围内大幅度的减轻餐饮企业,或者所有商业企业的“税费”负担。50多天的持续停止,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现金流能否支撑企业生存不说吧,这刚性成本的压力不能不认真对待。要是再加上“税费”的负担,企业又如何坚持呢?此时,当地公有事业单位“稍微勒紧裤腰带”,让企业能够少交税费,能够生存下来,这总是好事。
当然了,我以为,既然当地能够意识到餐饮行业的重要,那么就应该想法设法筹措资金,给当地的所有餐饮企业一笔低息或者无息贷款。就如上个月餐饮行业的头部企业西贝莜面,其老总也是公开表达诉求,后来获得了贷款。显然,有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对这些餐饮企业来说,就会有维持下去的底气。
总之,呼和浩特能够用切实的行动来支持餐饮企业,尽管用力过猛了,但是,至少意识到了应该千方百计的帮助企业生存下去。目前有困难的不仅仅是餐饮行业,包括交通旅游电影娱乐等都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而除过国有的水电气等垄断行业外,几乎所有的能够容纳大量就业的民营企业处境艰难。此时,对企业来说,最大的帮助应该是放松各种行政管制,坚持市场经济和法治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正常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