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16|评论: 1

[信息动态] 【重磅要闻】百年“悦来茶馆”即将变身“川剧窝子”要成网红…… (红星新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悦来茶馆”即将变身!市中心的“川剧窝子”要成网红……



2019-11-29 14:06  红星新闻


位于华兴正街54号的锦江剧场
现在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它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悦来茶园 ”
最新消息!
这个市中心的“川剧窝子”要变身了……


记者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项目将于明年启动,包括悦来茶园和川剧艺术博物馆将重新修建,曾经的川剧窝子将焕然一新。
“不出意外,将从明年春节后开始,预计用两至三年时间让成都市民看到全新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介绍道。

红色元素+川西民居=成都味道

对于这次改扩建,雷音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场地狭小、设施陈旧、功能相对单一,配套功能缺失,已严重限制了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的发展。
“改扩建后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占地将近2万平方米,剧场、戏台、茶园、川剧博物馆一个都不拉掉。现在剧场正面的停车场,我们会改造成大片绿地,停车场修建在地下,功能更加明晰。”


在雷音看来,锦江剧场的元素不会变,外立面的颜色会变成红色。“浓烈的红色是成都味道与川剧风格的现代诠释。屋顶重檐起翘,兼具官式建筑的端正与川西民居的自在,呈现更具亲和力的表情。”
据雷音介绍,在这2到3年的改扩建期间,川剧院的演出将移到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剧场。

比肩春熙路、太古里的网红打卡地


负责改扩建的是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建明告诉记者,项目采用保留剧场主楼拆除西侧副楼新建的方式进行设计。“运用化零为整的手法,原有剧院作为焦点,新建东西两侧建筑作为烘托背景,新老建筑浑然一体。”
李建明表示,“川剧的演出不再局限于厅堂之内,室内、室外、挑台、广场,一同成为一座面向城市的戏台。比如在第二层我们设置了对外的多功能舞台,可以在上面拍照留影之类的。”
在雷音和李建明看来,未来的成都川剧艺术中心不仅依旧是川剧窝子,还将成为比肩春熙路、太古里的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华兴街也将变身“戏剧空间”

成都市今年启动了天府锦城项目,将构建"八街九坊十景"布局。其中,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所在的华兴街区就是“八街”之一。项目将对华兴上街、永兴巷、暑袜北一街等10条街道进行特色街区打造,打造开放式戏剧文化休闲体验空间,将9大消费场景与7大演艺场景融为一体,力求探索街巷有机更新新模式。

百年一瞥


▶▷▶ 悦来茶园
悦来茶园始建于清代末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悦来”取自《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之意,期待远近的观众和茶客都来光顾。

▷▶▷锦江剧场
新中国成立后,悦来茶园改道开门,根据杜甫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更名为锦江剧场。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上世纪90年代,锦江剧场改建为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三代回忆


老一辈川剧艺术家晓艇:

不折不扣的川剧窝子

“这里走出了太多的优秀川剧人,一代传一代。是不折不扣的川剧窝子。”
81岁的晓艇,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首届得主。出生于中莲池正街的他,是和“悦来茶园”一起成长的。
“我记得当时在悦来茶园,经常能看到李劼人帮着修改川剧剧本,非常让人怀念。”在晓艇的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悦来茶园的剧场粉牌上一旦出现陈书舫、竞华、蓝光临、筱舫、刘成基以及自己的名字时,剧场瞬间爆满。


川剧中生代王玉梅:

这里是戏曲文化的传承

“梅花奖”得主、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还在四川省川剧学院读书时,便站在了“悦来茶园”的舞台上。
“1990年,我才15岁,川校的表演,在‘悦来茶园’。这出戏我是女扮男装,老师给我化好妆,穿好服装,上场前老虎盔头一戴,绳子一勒,头上的血顿时全部集中在头顶,不到三分钟我就开始剧烈头疼,想吐。”她回忆,“那天唱的是《杨八姐盗刀》中‘三追三赶’一折,之前排练了很久,而且当时男同学在耍武术,可能对观众吸引挺大的。所以整个演出还挺顺利,反响特别好,台下掌声就没有断过”。
“悦来茶园”在王玉梅心目中,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宝地。“咱们川戏的基地,不仅仅是川戏,还有曲艺在这里的历史也很悠久。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是我们戏曲文化的一种传承。”


95后川剧人:

期望更多的人喜欢川剧

前不久,“时装之夜 年度盛典”来到成都,之后发布了明星系列成都元素短视频《时装茶馆》。这当中,与郑爽合作拍摄的川剧女演员,便是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陈兰馨。
在她眼中,“悦来茶园”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记得我在川剧少年班上学的时候就来看戏学习,有一次我们一起在‘悦来茶园’完整演绎了折子戏《东窗修本》。虽然有些紧张,但是看着台下的观众都在为我们鼓掌,也慢慢放松下来,将平时练习的东西呈现出来。”
“其实川剧并不像大家想象那般枯燥,越接触下来觉得越有意思,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现在。”20岁的陈兰馨期望有更多人喜欢川剧。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易婧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明年改扩建 百年悦来茶园将迎新生
2019-11-29 11:45


位于华兴正街54号的锦江剧场,名字源自于杜甫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它的前身是闻名遐迩的悦来茶园,始建于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百年历史长河中,它曾是四川省最豪华气派的戏园,数不尽的川剧风流人物都在此留下风韵。
悦来茶园
期间,它改名为成都川剧艺术中心,锦江剧场、悦来茶园、川剧艺术博物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深爱着川剧的戏迷。如今,穿过春熙路的喧嚣,越过太古里的时髦,阅尽一个世纪沧桑的川剧艺术与悦来茶园,将以时尚的姿态重回成都的舞台。
锦江剧场
红星新闻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项目将于明年启动,包括悦来茶园和川剧艺术博物馆将重新修建,曾经的川剧窝子将焕然一新。“不出意外,将从明年春节后开始,预计用2至3年时间让成都市民看到全新的川剧艺术中心。”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介绍道。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未来的川剧窝子将
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对于这次改扩建,雷音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场地狭小、设施陈旧、功能相对单一,配套功能缺失,已严重限制了川剧艺术中心的发展。“改扩建后的川剧艺术中心,占地将近两万平方米,剧场、戏台、茶园、川剧博物馆一个都不会少。
改扩建后的川剧艺术中心概念图
现在剧场正面的停车场,我们会改造成大片绿地,停车场修建在地下,功能更加明晰。”在雷音看来,锦江剧场的元素不会变,外立面的颜色会变成红色。“浓烈的红色是成都味道与川剧风格的现代诠释。屋顶重檐起翘,兼具官式建筑的端正与川西民居的自在,呈现更具亲和力的表情。”据雷音介绍,在这2到3年的改扩建期间,川剧院的演出将移到包括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剧场。
改扩建后的川剧艺术中心概念图
负责改扩建的是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建明告诉红星新闻,前期通过结构安全性、性价比对、工期评估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决定采用保留剧场主楼拆除西侧副楼新建的方式进行设计。
改扩建后的川剧艺术中心概念图
“运用化零为整的手法,原有剧院作为焦点,新建东西两侧建筑作为烘托背景,新老建筑浑然一体。”李建明也来过锦江剧场、悦来茶园看过川剧,在他印象中,中规中矩的川剧艺术中已经很陈旧了。“川剧的演出不再局限于厅堂之内,室内、室外、挑台、广场,一同成为一座面向城市的戏台。比如在第二层我们设置了对外的多功能舞台,可以在上面拍照留影之类的。”建筑坐落山水托盘之中,对于设计而言,这次改扩建最大的难度在什么地方?“保证正中间大剧场那个保留,施工空间就比较狭小,这算是比较困难的地方。”李建明坦言道。
改扩建后的川剧艺术中心概念图
在雷音和李建明看来,未来的川剧艺术中心不仅依旧是川剧窝子,而且还将成为比肩春熙路、太古里的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老一辈川剧艺术家晓艇:
不折不扣的川剧窝子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悦来茶园,81岁的晓艇就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18岁的影子……作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首届得主,晓艇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出生于中莲池正街的他,8岁就跟在大人后面,扯着大人的衣衫混进了戏园。“从前川戏都是在乡村里演出的,而且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学戏。新中国成立后,我在曾远华老师指导下专攻小生,才慢慢演出一些名堂。”
晓艇
悦来茶园建在市中心,华兴正街离中莲池正街并不远,喜欢看戏的晓艇是和悦来茶园一起成长的。“川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有资金,也有大批文人加入其中。我记得当时在悦来茶园,经常能看到李劼人帮着修改川剧剧本,非常让人怀念。”在晓艇的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悦来茶园的剧场粉牌上一旦出现陈书舫、竞华、蓝光临、筱舫、刘成基以及自己的名字时,剧场瞬间爆满。“这里走出了太多的优秀川剧人,一代传一代。是不折不扣的川剧窝子。”晓艇感慨道。
晓艇
“每天晚上,我带着笔记本去看戏,每场戏、每位演员好或者不够理想的地方,我都要记录下来,一个月差不多要看30场戏。”著名戏剧评论家唐思敏回忆道,当时他是成都市川剧院艺委会工作人员,刚刚从川大中文系毕业的他,每天晚上的工作就是看戏。不仅如此,他还担任过打字幕的工作。“以前我们是把这场戏的台词抄到玻璃纸上,用两个玻板夹住,在楼厢第一排中间,用一张张幻灯片把字幕打出来。”别以为很简单,这可是一个技术活。“要熟悉戏,熟悉每一个场口,才能准确打字幕。冬天太冷,经常会把幻灯片粘住;夏天太热,打完一场字幕,基本上是大汗淋漓的。”回忆起当年的场景,81岁的唐思敏记忆犹新。
川剧中生代王玉梅:
是咱们川剧延绵不息的舞台延续
“梅花奖”得主、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便是晓艇所提及的“一代传一代”,作为优秀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王玉梅还在四川省川剧学员读书时,便站在了悦来茶园的舞台上。“1990年,我才15岁,川校的表演,在悦来茶园。这出戏我是女扮男装,老师给我化好妆,穿好服装,上场前老虎盔头一戴,绳子一勒,头上的血顿时全部集中在头顶,不到三分钟我就开始剧烈头疼,想吐。”固然是扎头太紧的缘故,但年仅15岁的她能够站在悦来茶园演出,不紧张是假的。“那天唱的是《杨八姐盗刀》中“三追三赶”一折,之前排练了很久,而且当时男同学在耍武术,可能对观众吸引挺大的。所以整个演出还挺顺利,反响特别好,台下掌声就没有断过,所以这次演出的经历对我来说很深刻。”
王玉梅
悦来茶园在王玉梅心目中,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宝地。“咱们川戏的基地,不仅仅是川戏,还有曲艺在这里的历史也很悠久。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是我们戏曲文化的一种传承。”最近一次站在锦江剧场的舞台上,是今年9月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建院60周年的演出。“身经百战”的她自然没有青涩岁月时的紧张,更让她惊喜的是,台下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以前坐在台下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或者中年人,现在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慢慢喜欢川剧。这也让我们在创作时,能够符合年轻人的口味,选择可视性强一点的作品。”未来,无论怎么变,王玉梅希望它始终是一个保留传统的阵营。“是咱们川剧延绵不息的舞台延续。”
王玉梅
95后川剧人:
希望大众能通过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川剧的美
前不久,“时装之夜 年度盛典”来到成都,之后发布了明星系列成都元素短视频《时装茶馆》,引起不错的反响。这当中,与郑爽合作拍摄的川剧女演员,便是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陈兰馨。在她眼中,“悦来茶园”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记得我在川剧少年班上学的时候就来看戏学习,有一次我们一起在悦来茶园完整演绎了折子戏《东窗修本》。虽然有些紧张,但是看着台下的观众都在为我们鼓掌,也慢慢放松下来,将平时练习的东西呈现出来。”
郑爽与陈兰馨
20岁的陈兰馨跟大多数女孩一样,喜欢淘宝、购物,她还对汉服特别感兴趣。“以前在上学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川剧觉得很好看,我爸爸也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就选择了川剧去学习。其实川剧并不像大家想象那般枯燥,越接触下来觉得越有意思,不知不觉就到了现在。”陈兰馨希望“悦来茶园”越来越好,也期望有更多人喜欢川剧。“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个人觉得要吸引年轻人的话,演员也应该年轻化。如果一位年轻川剧演员基本功扎实,又特别好看,肯定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陈兰馨
黄凌暄和陈兰馨是川剧少年班的同学,她们毕业汇报演出便是在悦来茶园。“我演的是折子戏《贵妃醉酒》,进茶园的时候觉得很新鲜,演出时也是既紧张又亢奋。”选择川剧,对于黄凌暄而言起初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老实讲,我最开始并不了解川剧,但是这样的传统文化,你用心学习,感受每部戏的不同,每位人物的精彩,每个锣鼓点的重要性,就会觉得越学越有意思。”黄凌暄特别享受舞台上的时光,“舞台上下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进步,都能给我带来无与伦比的欢喜。”《落下闳》的同款小洋娃娃,市川剧研究院的川剧面膜,在黄凌暄眼中,都是川剧被大家所熟知而做出的改变和努力。“希望能通过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川剧的美,享受川剧各自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非常开心。”
黄凌暄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易婧雯 图据受访者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