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67|评论: 3

[相如·茶馆] 一代武林盟主,天下第二行书的作者遗留在蓬安磨子街里鲜为人知的无价之宝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11-2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武林盟主,天下第二行书的作者遗留在蓬安磨子街里鲜为人知的无价之宝:一代书圣颜真卿与蓬安鲁公石
一代书圣颜真卿与蓬安鲁公石


                    邓四平/文图
在中国唐朝的时候,出了一个著名的大书法家,名叫颜真卿,世人敬称之为颜鲁公。“颜筋柳骨”中著名的颜体字就为其所创,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鲁公所作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其中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内容更是情真意切,字字啼血。过去中小学学生练习毛笔字一般都将颜体字作为临习的范帖,颜真卿不但书法出众,与王羲之并称为书圣,同时颜真卿人品高洁,更是流芳百世的一代忠烈。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05eef88f8ff40998c5388d44699ad89

在现在的蓬安县相如镇磨子街原文化馆大院内,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有一方形状奇特的钟乳石,人称“鲁公石”,遗留保存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了。据《蓬州旧志》记载:“其石高可四五尺,上削下扁。”、“一笏挺立,古意磅礴,望之如端人正士,相传为颜鲁公刺蓬时物。”清朝著名诗人姚莹在蓬州作官之时,也异常喜欢这一方神奇的鲁公石,在清光绪年编著的《蓬州志》下卷里就录有诗人姚莹关于描绘鲁公石的诗作,诗曰:“一峰笏立阶前石,千载人传属鲁公。夜雨半庭酸橘柚,秋声几树响梧棕。碧痕班驳无余色,古意莹崎欲扫空。终日对君欲百拜,九华何必羡壶中。”
这一方神奇的鲁公石,清代被置于蓬州州衙后的桂花苑(蓬州州衙在现在的蓬安锦屏镇内),80年代初,移到了现在的相如镇磨子街里的原蓬安县文化馆内,露天放置在一个砖砌的花台里,整个石头呈米黄色,上削下扁,高约四五尺,看上去古意盎然而又小巧玲珑,据说这方鲁公石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吸纳天地之灵气,采纳日月之精华,年年都会自然地增高长大。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ed41ad3d72ce43d18376dd8785ad3f67

上文里所提到的颜鲁公说的就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说到颜真卿,首先不得不说一说的就是颜真卿卓越的书法成就。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名家辈出,书体纷呈,而真正作为代表的毫无疑问当首推颜真卿。颜真卿早年打下了二王书风的坚实基础,同时又虚心学习了张旭的技法,还认真汲取了北碑和民间书法的勃勃生气。南北兼宗,雅俗相融,一扫书坛贵族化书风,开创了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和学习的工整规范书风,把二王为代表的潇散洒脱的书风转换为一种体现唐人恢宏气度的阳刚之美的书风,将唐代的书法推向了顶峰,并使之足以与晋代比肩,也使他自己成为自书圣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颜真卿不但楷书成就非凡,而且行书艺术成就更为惊人,其《祭侄文稿》便素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与东晋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北宋苏轼所书的《黄州寒食帖》一起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同时,颜书也影响了柳公权,并在宋代直接营养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以至改变了整个中国书坛的走向,而成为书法巨人。纵观整部中国书法艺术史,唯有王、颜两家傲然出群,双峰并峙,无人能望其项背。有学者认为,对中国书法艺术最具影响的三位巨人王羲之、颜真卿、赵孟兆页中,当数颜真卿的实际作用更为广大。宋代苏东坡有评:“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4e0fd7c7a9a43f988b8dfd9547b4f71

在现在的千年古县蓬安财神楼楼柱上有一副由南充著名赋作家、剧作家何剑青先生撰写的楹联:“楼增一湖丽气,水润三圣情思”,三圣分别就是指“赋圣司马相如、书圣颜真卿、画圣吴道子”三圣惠泽之说。其中中的三圣之一就有书圣颜真卿。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那么作为一代书圣的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心爱之物鲁公石为什么会出现在如今的蓬安县呢?一代书圣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与蓬安又究竟有些什么历史渊源与联系呢?
原来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据史载:颜真卿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因为生性刚正不阿,故屡不容于奸相权臣,无数次被贬作地方官。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颜真卿任刑部侍郎期间第四次被贬出京师,这一次是被贬官蓬州,他沿着嘉陵江去蓬州上任,路过新政时,恰巧遇见了鲜于仲通的长子鲜于昱急速回京去朝见肃宗皇帝,于是挽留同游,夜宿新政的离堆山鲜于氏之府邸,当晚感慨万千,写下了400余言的有名的《鲜于氏离堆记》:“阆州之东百余里,有县曰新政。新政之南数千步,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胜缩矗,欹壁竣肃,上峥嵘而下洄洑,不与众山相连属,是谓之离堆……”后来,颜氏书品被镌刻在离堆靠江的正面岩壁上,字径三寸,古朴苍劲,丰腴厚润,此石刻历经千年风雨,现仅存39字。1987年,在此修建了“鲁公墨宝”摩崖古坊,在今天的仪陇新县城新政离堆附近的山上,过去营造的石刻、石堂、流杯池、古碑、松花井等名胜古迹至今犹存。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93c19ee680d4d7b9fd007f69ad7a307

告别鲜于氏后,颜真卿离开新政,前往蓬州。蓬州的一些官吏和附近一些百姓闻讯也纷纷前来迎接新上任的蓬州长史,争相一睹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风采。
当时蓬州的州治位于今天的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说到这个蓬池坝,这也是一个很有历史和典故的地方。蓬池坝地处流溪河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蓬池坝作县城600余年、州府500余年,公元1283年,蓬池县撤销,方才结束了它作为川北名城的历史行程。在山清水秀的蓬池坝上,曾出过三位轰动一时的隐士,他们的事迹与养生之术,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以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蓬池隐者”最为著名。据清道光《蓬州志》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蓬州有一位“蓬池隐者”,喜林泉之乐,终身不仕。诗仙李太白于金陵江上遇见蓬池隐者,李白专门为蓬池隐士写诗一首相赠,诗是这样写的: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
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⑸,离恨满沧波。
蓬池隐者为诗仙李白所欣赏如此也。
颜真卿出任蓬州长史的州治就在蓬池坝,那么,长史一职又是个什么职务呢?长史一职本是刺史的主要属官,在刺史空缺的情况下,长史实际管理本州政务。蓬州前任长史为汉中王李瑀,是当朝皇帝唐肃宗李亨的堂弟,汉中王李瑀因为不同意唐肃宗收群臣马匹助战而获罪,被贬到了蓬州任长史。而颜真卿这次被贬,是权臣李辅国故意陷害所致,当时,颜真卿为首与百官一起去看望了太上皇唐玄宗,被李辅国在唐肃宗那里进谗言怂恿了一下,就把颜真卿贬为蓬州长史,使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大忠臣、大书法家得以在蓬州这样偏远的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颜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书法,其实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与卓越的政治成就,也是历来都被世人所称道的。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俗话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由此看来,颜真卿其实也是个命苦之人,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十六岁时他中了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才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踏上仕途。公元750年,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在此期间,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璟之子),颜真卿于是上折:“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便把他当成异己加以排斥。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谋反初露苗头时,颜真卿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却作出每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不问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备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将原来的三千兵扩充到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颜杲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颜杲卿在安禄山后方讨伐叛军。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扫燕赵。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又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安禄山的叛乱,使颜真卿在他的文官生涯中,演出了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威武一幕,其文韬武略之功得以充分展示。
公元756年7月12日,唐肃宗李亨于甘肃灵武登位后,因颜真卿德才兼备,刚毅正直,朝廷又正值用人之际,即任命其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不料战事平息后,颜真卿又因直言己见而获罪,在他的仕途中第三次贬出京师,出任同州刺史,继续沉浮于宦海之中。在这次贬为蓬州长史之前,他的职务本已下降为刑部侍郎了。在二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虽不善于察言观色,明哲保身,但在处理军政事务上却是久经历练,经验非常之丰富了。所以颜真卿在蓬州任上勤政爱民,革除时弊,体恤民情,慎用刑罚,鼓励农耕,把个蓬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深受蓬州州民爱戴。
一次,颜真卿出巡中在莲池坝附近的一山谷里发现了这尊石头,他一下子就爱上这方端庄的石头,于是就从自己的俸禄中取出银钱让下人去张罗找人将石头抬回,大家好生奇怪,觉得花银钱把这么笨重的石头运回来,太不值得了。他们哪里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颜真卿只要一有空,就要到此石前留连一番,如同饥餐渴饮一样去汲取生命的营养,感悟人生和书法的真谛。
后来,唐玄宗、唐肃宗相继去世。唐代宗李豫(727-779年)即位,代宗李豫除掉了奸相李辅国,公元762年,颜真卿在蓬州长史任上干了2年之后便离开了蓬州,一路得到升迁,直到晋爵为鲁郡开国公、上柱国二品勋阶,人称颜鲁公。到了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非常不幸的是又遇上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陷害颜真卿,派其前往劝谕。鲁公当时年过七旬,明知有去无回,但为了国家社稷和救黎民于水火,依旧毅然前往。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先就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但颜真卿却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李希烈于是命令他们退下。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其他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叛镇派来的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叛镇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派士兵监视着。士兵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士兵们在关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火里跳去,叛将们只好把他拦住,然后再向李希烈做了汇报。公元784年8月23日,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将其缢杀,终年75岁。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鲁公为国身死的噩耗传到蓬州,蓬州士民悲痛欲绝。从此就尊称颜真卿留下的这尊石头为“鲁公石”了。民国蓬安县志稿中记载:“鲁公石一笏挺立,古意磅礴,望之如端人正士。石高四五尺,上削下碥,岿然一卷,如褚河南搢笏谔立。”中国历来的文人雅士爱石是有其文化内含的,石之镇定无我,石之无私无畏,历来为世人所称颂。蓬州人以“端人正士”形容此石,以“褚河南搢笏谔立”(褚河南即唐太宗时名臣褚遂良,亦以耿介忠直名世)形容此石,以“鲁公”命名此石,其实是把石人格化了。真是石如其人,人如其石,难怪蓬州人一直宝爱此物。后来州治迁徙,州人不嫌麻烦,竟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将该石从茶亭蓬池坝运到了后来的蓬州州治锦屏镇,可见此石在蓬州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更有传说称,此石接受了日精月华和雨露滋润,会不断长大长高,但不知此说确否。原蓬安县文管所所长郑幼林先生曾经亲自去丈量过这块神奇的鲁公石,丈量得知此石净高2米,顶部尖削,下宽1.35米,厚约0.3—0.5米。其高度与志书所载略有出入。是否真在长高,尚有待进一步科学鉴定。鲁公石在相如县城的州署中,又被人们称为“拜石”,官员、学子、州民多往进香礼拜。颜真卿为官为学为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一代的蓬州士民,州人先后在蓬池和后来的州治相如县城修建了忠贤祠来纪念他,颜鲁公的英名也因此而深深地铭记在了蓬安人民的心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28oazp0pv2p4wapmzd.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2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