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37|评论: 0

[转载分享] [转载]为何很多人痛恨郭沫若?拆北京古城墙挖皇陵,林徽因都拦不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为何很多人痛恨郭沫若?拆北京古城墙挖皇陵,林徽因都拦不住!
明菱晓晓看娱乐事昨天10:29




对于郭沫若的评价,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各种观点褒贬不一。他一边是伟大的文学家,官方对他的排名仅次于鲁迅之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简称“鲁郭茅巴老曹”),又是才气无双的才子,学术成就斐然;另一边,郭沫若又不停地被口诛笔伐,甚至是“谈郭色变”,昔年林语堂说他是:“‘集天下肉麻之大成’,一派哈巴样”,鲁迅骂他是“才子 流氓,远看是狗,近看郭沫若”。犹记得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教材中出现过郭沫若的诗,老师直接跳过,问其原因,也不多解释,只说句:“考试不考”。郭沫若究竟做了哪些事?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
有人说他是靠荷尔蒙支撑一生的男人,多情而无情,私生活混乱。1912年,20岁的郭沫若第一次结婚。由于是父母包办,郭沫若不愿意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张琼华过夜,没几天便一走了之回了成都。1913年,郭沫若丝毫不顾家里的妻子,去了日本。由此,苦命的张琼华开始守活寡,结婚68年孤寂一生,一辈子也没和郭沫若见过几次面。
http://p3.qhimg.com/t01b65035ec5e19dc95.jpg?size=930x644
1914年,郭沫若在日本认识了佐藤富子。1916年,两人开始同居。父母不同意,痴情的佐藤不惜与父母断了关系。郭沫若觉得她名字不好,为她改名为“安娜”。由于避孕失败,安娜放弃了医护专业,辍学回家生娃。安娜为他生了五个子女,两人艰难度日。1927年,郭沫若回国又认识了彭漪兰,两人感情迅速升温,郭沫若觉得“彭漪兰”不好听,又为她改名“安琳”。没过多久,两人不了了之,安琳下落不明。    1928年,郭沫若逃回日本。
在日本,郭沫若也没闲着。1934年,他与大公报记者于立忱一见钟情,可是当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却态度大转,要求其打胎;三七年五月,于立忱回国后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存年25岁。郭沫若为了推卸责任,竟然写文诬陷其与郁达夫有染。同年,郭沫若丢下二十多年的夫妻,置五个子女于不顾,再次和安娜不辞而别,回到中国。后来,安娜被日本监禁了三次,期间受尽折磨,亦饱受歧视。在海洋彼岸的中国大陆,郭沫若却和于立群(于立忱的亲妹)走到了一起,两人诞下四男二女……
http://p9.qhimg.com/t01d6e79bc40cac86e6.jpg?size=945x656
看完郭沫若混乱不堪的私生活,他在感情方面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必读者自有定论。鲁迅先生评价他是“流氓文人”恰到好处。
进入新时代后,郭沫若主导发掘定陵一事,遭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批评。原本,郭沫若想发掘明十三陵中的长陵,但挖掘长陵的难度实在太大,郭沫若只能作罢,于是停止发掘长陵,改而发掘定陵。郭沫若认为,应当先发掘定陵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刨人祖坟是十恶不赦的缺德事,再加上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因此不少学者提出反对。但是,这并没有改变郭沫若的决定,发掘继续进行。果然,当陵寝打开之后,大量的珍贵文物遭到了氧化,无数字画、丝织品等珍宝瞬间灰飞烟灭,只剩3000多件瓷器、玉器、金银器等文物保留了下来,令人扼腕叹息。定陵的发掘,成为了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而热衷于发掘陵墓的郭沫若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把目光继续转向了长陵。直到中央发出指示,禁止发掘任何帝王陵后,长陵才逃过一劫。
http://p4.qhimg.com/t017a335c76aec7aebd.jpg?size=1113x702
郭沫若还做了一件备受争议的事,就是支持拆除北京的古城墙。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经受了多少次战火的洗礼,古城墙依旧坚挺地站在那里巍然不倒;想不到的是,八国联军都没拆掉的古城墙,却倒在了郭沫若手里。早在五十年代,梁思成、林徽因等建筑学家就超前地提出,不应该将行政中心定在内城;但是他们的方案很快就被否决。既然如此,那么保留古城墙总可以吧?在建筑学家眼中,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历史的沉淀,都是百年来中华文化的象征。况且,这些古城墙并不会与现代化建设发生冲突。但是,郭沫若却认为这些城墙是封建时代的遗留,必须拆除。最终,政府采纳了郭沫若的建议,古城墙还是没能幸免。梁思成、林徽因等学者对此悲痛不已。如今我们这些后辈,再也无法领略古城墙的壮美了。
http://p6.qhimg.com/t01b999ad7d1ff10621.jpg?size=1315x761
在学术方面,郭沫若虽有所成就,但在骨子里,他终究是一个天生媚骨的文人。在历次运动中,郭沫若写过不少毫无文学价值的文章,留给世人一种墙头草的形象,而作为文人,最怕没有骨气!古人云“文人无行”,在郭沫若身上更是无出其右!迫于各种需要,郭沫若吹吹打打涂脂抹粉,失去了自己的风骨,才堕落到如此地步,饱受后人诟病再正常不过!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在中国,德不配位真的是件很危险的事,郭沫若就是例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