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黄叶”,我就自然而然想起大名鼎鼎的画家黄叶村。在我知道的姓名里,没有比“黄叶村”更富有诗情画意的了。深秋,蓝天白云下,充满黄叶的村庄,那黄叶不论是摇曳在枝头,还是撒落在地面或者水面,哪一片不入诗入画?
所以,在我的校园里,学生们打扫新鲜的落叶——尤其是那些红的、黄的,色泽明艳的落叶,总是要被我劝止的。树叶落地久了,蔫了或者脏了,我也不主张学生扫进垃圾桶。因为落叶在我心目中从来不是垃圾,我要求学生将它们扫进灌木丛。灌木可以是那些落叶很好的容身之所。那些落叶腐烂时不会发出臭味,腐烂后植物的好肥料,改良土壤,节约绿化成本。
我无法理解环卫系统,为什么非得将落叶认认真真扫掉,认认真真装进垃圾车,一车车拖走——当然,如此这般比早年那些蠢材认认真真烧掉,闹得乌烟瘴气要好一百倍。
我更不能接受,与我们校园一墙之隔的马路边,环卫工人一到满树黄叶灿烂的深秋,扛着大竹篙,将那一长溜无患子树一身的诗情画意统统敲下来,一次性扫得干干净净。几十年前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或者工宣队进驻学校,大概就是这种风格。
我以为就我们这小地方有这种蠢材,不曾想在省会城市郑州也不乏这样的蠢材。当然,大都市比小地方牛多了,竹篙打黄叶太小儿科了,他们有现代化的水枪!那谁说的,人民群众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在郑州有关部门某些领导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只是,时代变了,不是所有的蠢材都能被人容忍,于是,这种水枪扫黄叶的蠢举被人原汁原味地发到了互联网上,并且引发喧嚣舆情。这不奇怪,都什么时代了,还这样暴殄天物!
面对世界的怒吼,郑州有关方面有点怕怕,“第一时间”叫停该行为,要求部下“加强培训,指导环卫工人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道路保洁”,责令枪打黄叶的责任单位作出深刻检查。至于他们自己呢,承诺“举一反三,增加落叶清扫工作硬件设施和力量配备,加大机械清扫力度及频次,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他们感觉自己很懂了,他们还要“加强培训”。殊不知自己脑子里进水,原本装满面粉的脑袋,进了水的结果是满脑子糨糊。
去年我侄女说到一个笨小孩,“毛笔”写成了“毛比”。我侄女提醒他,有个字错了。那小孩大叫一声“哦”,好像恍然大悟的样儿。我侄女感觉没问题了,结果那孩子神气活现拿出的答案是“毛铅”。
郑州有关方面,莫非塞满了这种蠢货?秋叶的美,无论是摇曳在枝头,还是铺陈在地面,都是一年365天里难得的景致,是大自然给人间的馈赠,大家伙都只恨秋叶难留,这帮土包子倒好,十分卖力地毁灭它们,唯恐它们落地时间太久。这样的蠢材,还动辄“指导”“培训”,是不是很搞笑?
这样的土包子,最该成为环卫工人的清扫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