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但在现实中,人才一直是乡村振兴的瓶颈,只有抓住人才振兴这个瓶颈才能助推乡村振兴。就这个意义而言,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抓住这个关键,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提供坚强支撑。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还不同程度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乡村人才老化、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缺乏竞争力等都表现的尤为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破解人才瓶颈,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对农村工作队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社会人才支持系统三方面做出的规定,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做出了科学决策和具体指引,各地要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加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就是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办好农村事,关键要选好带头人。乡村振兴,村“两委”干部能否发挥“领头雁”作用至关重要。各地要结合落实组织振兴要求,坚持“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的原则,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重视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强化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建立重点对象定向回引机制,把优秀农民工吸引回来、使用起来,从返乡的优秀农民工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着力打造一支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带头人队伍。
乡村振兴,乡土人才是基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应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人才“短板”。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党管人才工作覆盖到农村,加强人才引进,短期内充分调动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就业,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鼓励退休人员通过返聘等方式进入农村;中期内通过收集整合在外务工的优秀青年,并对其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鼓励期返乡创业;长期则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视从基层、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退居二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遴选科技特派员,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同时,相关部门要制订长期规划,注重科技人才的教育发展,发展农村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
乡村振兴,制度建设是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实上,人才振兴已放在了乡村振兴的关键位置。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要建立乡村人才保障机制,着力在领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下功夫,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建立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要建立社会人才支持系统,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在基层农村发现、培养、使用人才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锻造一支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只有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使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农业成为价值产业、农村成为生活优势。
|